▍ 1.中共二十大召开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9时许,各代表团陆续抵达天安门广场,肩负着96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的期盼与重托,代表们满怀信心步入人民大会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一系列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对未来的深刻昭示源于对过往的科学梳理,必将坚定我们办好自己的事、续写发展新篇章的信心决心。
《事件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也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而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百余年的沧桑巨变,汇聚成历史的大江大河,铭刻于丰碑之上。
▍ 2.安倍晋三遇刺身亡

7月8日报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进行演讲时胸部中枪,嫌疑人已被控制。知情者称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从背后中枪,被击中了左胸。另据日本MBC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日上午,安倍晋三演讲时中枪,处于心肺停止状态。
《事件薄》:对于安倍晋三被杀的原因,枪手说并非出于对安倍晋三政治思想的怨恨,而是因为他认为安倍和某个宗教组织有关,而该宗教组织毁了山上的家庭。 关于安倍被杀的原因,主流有三种猜测:一是袭击者是极左,想杀鸡儆猴,更多是提醒当任者。二是安倍经济学没有治愈难以根治的日本病,而今年在美联储激进加息下,日元史诗级暴跌,物价飞涨,民众怨言四起,有些年轻人一怒之下选择同归于尽。三是美国,安倍摆脱美国寻求独立的意识太强,又跟共和党的川普打得火热,对这样的安倍,民主党容不下他。
▍ 3.特拉斯辞职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20日,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特拉斯在伦敦市中心唐宁街10号发表演讲,宣布辞职。
在党内外排山倒海般的压力下,上任仅45天的英国首相特拉斯宣布将请辞首相和保守党领袖职务,成为二战后英国任职时间最短的首相。事实上,仅仅一天前,特拉斯还在下议院宣称自己“是战士而非逃兵”,并坚称将带领保守党参加下次大选。然而,特拉斯的最后一搏并没有平息党内外的逼宫声浪,不得已最终选择主动请辞以留下一个相对优雅的下台背影。
《事件薄》:外界对于特拉斯的戏剧性辞职稍感意外。特拉斯的迷你预算案虽然导致汇市、股市、债市三市齐跌,但她毕竟已经对自己的好友、财政大臣克沃滕做出了壮士断腕式的解职决定以平息外界批评。
▍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9月8号,中秋节前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安详病逝于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享年96岁。
1926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出生在伦敦梅菲尔区布鲁顿街。她于1947年嫁给菲利普亲王,并于1952年2月6日在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去世后继承了英国和英联邦的王位。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去世,她的四个孩子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在世。
《事件薄》:伊丽莎白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百年国际风云变幻的参与者、见证者。 伊丽莎白经历了二战、冷战、金融危机、英国脱欧、世纪疫情等人类历史重大事件;她任命了包括丘吉尔、撒切尔夫人在内的15位英国首相,会见了10多位美国总统;她也是50多个英联邦国家的元首。 70多年来,伊丽莎白不仅是英国的象征,也在英联邦有着良好形象和威望。她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落幕,也留下了大大的问号。
▍ 5.戈尔巴乔夫去世

8月30日,俄罗斯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夜间发布消息称,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当天晚上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91岁。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深感哀痛,并将在8月31日早上给他的亲友发去唁电。戈尔巴乔夫基金会表示,戈尔巴乔夫的遗体告别仪式和葬礼于9月3日举行。葬礼结束后,戈尔巴乔夫将被埋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他的妻子赖莎也在此安息。
《事件薄》:棺已盖,论未定,功过难评! 有人认为他是苏联的伟人,世界和平的推进者,结束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状态,同时开启苏联外交的新时代,也有人认为他是俄罗斯的罪人,作为苏联共和国的领导人,一系列的政策改革的失败导致国家解体,一个超级大国就这样分崩离析。
▍ 6.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

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作为美国政府的第三号人物,佩洛西力图通过台湾议题打造个人政治遗产,但却给中美国家间关系带来不容低估的负面影响。她的做法显现了美国政客的傲慢、蛮横与不负责任,将进一步激化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事件薄》:佩洛西窜访台湾的可耻行为违反了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该决议以联合国名义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整个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此外,这一行为还严重违反了被视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政治基础的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违背了美国自己做出的政治承诺。
▍ 7.特朗普海湖庄园遭FBI突袭
▍ 8.俄罗斯或将9月3日定为对日本军国主义胜利日
▍ 9.美国国务院正式启动“中国组”

美国国务院12月16日成立“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非正式名称为“中国组”),并表示新成立的部门将确保美国能够“负责任地管理”与北京的竞争,并推进对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体系的愿景。
中国专家1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美国各部门成立的中国组执行的是已确定下来的涉华政策,旨在为落实美对华竞争的目标服务。
美国国务院这一声明是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一个月之后,在国务卿布林肯明年初访华之前。该机构设在美国国务院,旨在消除繁冗的政府机构之间的隔阂,使美国官员在国务院内外拥有一个中央信息交换中心,共享信息并制定对华政策。中国组的成立反映出拜登总统团队内部的一种现象,即现有的美国官僚机构不够灵活,无法应对中国带来的从贸易到军事的诸多挑战。
▍ 10.科索沃签署加入欧盟申请书
▍ 11.美俄一对一“换囚”
▍ 12.秘鲁前总统被控政变遭捕
▍ 13.匈牙利与亚美尼亚恢复全面外交关系
▍ 14.西班牙举行大规模反政府集会
▍ 15.英最高法院驳回苏格兰独立公投申请
▍ 16.托卡耶夫连任哈萨克斯坦总统
▍ 17.佩洛西宣布辞职
▍ 18.美国共和党拿下众议院控制权

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率先拿到218个众议院席位,成为多数党,这意味着共和党拿下了众议院,民主党丢掉了众院控制权。
8日,美国中期选举如期举行,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重新选举,而参议院的100个席位中约有三分之一,即35个席位面临改选。目前,在参议院100个席位中,民主党人获得50个席位,共和党人获得49个席位。民主党人凭借副总统、参议院议长哈里斯的一票已经提前锁定参议院控制权。
《事件薄》:美国中期选举是指在总统任期第二年11月进行的定期选举,每四年一次。与总统大选不同,中期选举的关键是美国两党对国会席位的争夺。这也意味着选民对经济的直观感受和选区内的地方性事务,更能决定选情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