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朝代   >  大事件盘点:中国清朝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中国清朝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中国清朝历史大事件;鸦片战争爆发;英国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议案;林则徐反对闭关锁国;三元里抗英事件;英军侵占香港;中法战争之丹凤战役;中日甲午海战;清抗日将领左宝贵逝世;丰岛海战打响;清政府剥夺其十三世达赖喇嘛称号

历史事件 时间倒序 

公元1644年6月6日

清军兵临北京城下

    1644年6月6日,清朝八旗军在睿亲王多尔衮的统领下到达北京。
    1644年6月3日,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后,退至北京。李自成在武英殿登极称帝。6月4日,李自成下令焚毁紫禁城宫殿和各门城楼,率领大顺农民军撤出北京。
    6月5日,清朝八旗军在睿亲王多尔衮的统领下到达北京东面的通州城。6月6日,八旗军进朝阳门,入紫禁城。原明朝的文武百官出城5里外跪迎多尔衮。接着,多尔衮命兵部传檄天下:剃发降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故明诸王归顺者,不夺其爵;各衙门官员等具照旧录用。6月8日,清廷命官民等为明崇祯帝服丧。后造陵墓,行葬礼,是为思陵。
    1644年10月,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告祭天地宗社,即皇帝位,“号曰大清,定鼎燕京,纪元顺治”。
详情...

公元1644年9月20日

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1644年9月20日,清顺治帝驾车由盛京出发,迁都北京,沈阳成为陪都。
    清世祖顺治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岁(1651年)亲政。从此,北京成为了清朝的皇城。
详情...

公元1726年1月15日

年羹尧被雍正赐死

年羹尧被雍正赐死
    1726年1月15日,清代军中第一号“大老虎”年羹尧被雍正赐死。
    年羹尧(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白旗(后抬镶黄旗)人,清朝前期政治、军事人物,雍正帝嫔妃敦肃皇贵妃之兄。
    年羹尧祖籍安徽怀远,家族徙居辽东广宁卫,明清战争时期入旗。他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后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奉使朝鲜,归国后外放四川巡抚,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四川总督,在驱准保藏之役中立功,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五月入热河觐见康熙帝,升任川陕总督。他的妹夫雍正帝即位后,他再次入朝觐见,获封三等公,加太保。随后奔赴西北,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指挥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将青海地区完全纳入清朝版图,晋爵一等公。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三次入朝觐见,因其跋扈无礼,渐为雍正帝所忌。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他被贬为杭州将军,不久降为闲散章京,看守杭州东门。九月被削夺一切官爵,押解进京,廷臣开列其大小罪状九十二款。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726年1月13日)被赐自尽,终年四十七岁。
    年羹尧才兼文武,久镇西边,戡乱西藏,平定青海,为捍卫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然因行为不检、居功自傲而得罪雍正帝,终致身败名裂。
详情...

公元1726年1月29日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定稿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定稿
    1726年1月29日,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定稿。由清陈梦雷、蒋廷锡等编纂。
    1月29日(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奏:“臣前年奉旨重新修订(汇编》,经过则年努力,今已定稿。臣候旨呈献,请圣上御览。”《古今图书集成》是在清圣祖玄烨命令陈梦雪在北京主持编修的《汇编》基础上作了一番增删后,经过清世宗胤禛批阅,并加上一篇序文,改《汇编》的书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于1728年正式刊印。
    全书正文共1万卷,目录40卷,约l.6亿字,分计成2020册,装成522函。初印64部,外加样书一部,共65部。
    《古今图书集成》综合了清代所能见到的有关古籍中的各种资料,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一部类书,国外称它为“康熙百科全书”,至今仍被同内外学者所使用。
详情...

公元1735年10月8日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驾崩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驾崩
    1735年10月8日,清代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驾崩。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详情...

公元1820年8月27日

道光帝即位

道光帝即位
    1820年8月27日,道光帝即位。
    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氏,名旻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清仁宗(嘉庆帝)第二子。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帝位。颇思励精图治,振衰除弊。对漕运盐政实行改革。以海运代替河运,既解决了漕运的困难,又节省了开支。行票盐制,使两淮盐政“弊肃风清”。解除对部分矿藏开采的封禁,主张使天地自然之利还之天下。整顿吏治,扼制奢靡之风。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平定回疆张格尔。开展了严禁毒品鸦片的斗争。从即位初,就不断发布上谕,对外严禁鸦片的输入,对内禁止鸦片的贩卖、吸食和罂粟的种植。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彻底摒弃了弛禁派的错误主张,采纳严禁派的建议,在全国实力推行禁烟,支持林则徐禁烟措施。次年批准提出的《查禁鸦片烟章程三十条》。该章程成为清代颁布的最严厉、周密的禁烟令。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详情...

新华每日电讯:道光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鸦片战争,这也是他一生无法释怀的痛。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是注定的,因为当时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光是在替他的爷爷和爸爸背锅——清朝之落后于世界,是从貌似盛世的乾隆开始的。


公元1835年11月29日

慈禧太后诞生

慈禧太后诞生
    1835年11月29日,慈禧太后诞生。
    慈禧(叶赫那拉 杏贞)太后,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老佛爷出世
详情...

公元1836年3月22日

蓝正樽起义

    1836年3月22日,蓝正樽起义。
    蓝正樽,号元旷,麻林峒(今麻林瑶族乡)人,瑶族,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生。
    清道光十四年(1834),蓝正樽与童生陈仲潮、雷克绍等在麻林高庵堂多次商议,拟定“除地痞”、“严客民”、“逐汉奸”等计划。
    道光十六年(1836)二月初五,蓝正樽在九龙庵堂大扎将台,称王拜将,建立组织,正式宣誓起义。蓝正樽自称“卫王”,号元“刚建”。封张永禄为军师,罗才清、邹元佐、蒋玉元为大元帅,陈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