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事件盘点:1970到1980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70到1980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70到1980年中国历史大事件:我军击落美国无人驾驶侦察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我国与加拿大建交;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洛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中国与利比里亚建交;香港海洋公园开放;中国与巴巴多斯建交;我国与约旦建交;《高山流水》被发射到太空;巴拿马运河新条约签订

历史事件 时间倒序 

1970年2月10日

我军击落美国无人驾驶侦察机

我军击落美国无人驾驶侦察机
        1970年2月10日,我军击落来犯的美国无人驾驶侦察机一架
        1970年2月10日15时许,美军从越南岘港基地起飞了一架C-130特种运输机,该机机翼下悬挂着2架“烽火式”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
    “烽火式”飞机是当时美军先进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它体积小、速度快,重量轻,飞行高度可达2万米,全靠无线电遥控式程序控制。机身上涂有黑色的雷达波吸收材料,很难被地面雷达发觉。
        这架烽火式无人驾驶飞机,是我军缴获的第一架完整无损的,具有先进导航控制系统和照相设备的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它为我军“长虹-1”无人机研制成功的提供了不少技术支持。
详情...
事件脉络

1952年11月29日

1952年11月29日,一架没有任何标志的C-47型间谍机飞往中国吉林,其任务是接回一名此前被空投到该处的特务。就在他们所乘坐的间谍机在事先约定的空中盘旋时,被提前埋伏的人民解放军击落并爆炸,两名美国驾驶员当场死亡,唐、费二人在跳伞后被活捉。

1956年8月23日

1956年,中国自苏联购得高性能雷达和萨姆-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之后,美国高空侦察机也告别了在中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的时代。1956年8月23日,中国空军在舟山地区上空击落美军P4M-1Q式电子侦察机一架。外交部以此于9月2日向美国提出抗议。

1964年11月15日

美“火蜂”式无人驾驶高空侦察飞机入侵中国海南岛领空,空军第1师中队长徐开通奉命驾驶歼6飞机截击。12时20分,徐开通发现目标,立即爬高追随至其机尾后,从距离400米一直打到140米,攻击3次,首次使空中“黑小姐”陨灭他乡。

1965年4月18日

越南战争开始,美国对越南进行了全天候轰炸。同时,派出当时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对中国边境特别是云南的河口、蒙自和昆明等地进行侦察,意图掌握中方军事动态。“美国侦察机能飞到2万米以上的高空,我们的飞机最多爬1万5千米,就是雷达发现了,也打不着。”因此我方只能“干瞪眼”。4月18日这天下午3点27分,空军英雄张怀连驾驶“歼—6”战机,跃升到1.9万米高度时才与对方侦察机构成水平线,发射了76发炮弹后,将敌机击落。对方侦察机爆炸的残骸,散落在文山以南40公里的区域。

1965年9月20日

由美国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驾驶一架时速2400公里的F-104C型战斗机入侵海南岛西岸上空。该机是世界首种超音速的战斗机,该机使用“擦边战术”呈S航线飞行,时而侵入中国空域,时而脱离,不断进行挑衅。海航4师10团二大队长高翔、副大队长黄凤生迅速驾驶歼-6起飞截击。高翔率先从距离敌机291米处开炮,一直打到距敌机39米!史密斯的战机被高翔炮火击中。随即,史密斯也跳伞坠入大海后被俘虏。这次战斗是真正的“空中拼刺刀”,因为距离太近,高翔的座机被F-104C爆炸的碎片击伤13处,1台发动机停车,另一台发动机也严重受损,他再晚一点点就回不来了。

查看完整6条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
详情...
事件脉络

1957年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举世震惊。中国高层极为重视,指示中国科学院密切关注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将研制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的重点任务。这项绝密的工作被定为代号“581”任务。

1960年2月

中国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此后,各种不同用途的探空火箭相继上天,有气象火箭、生物火箭等。

1964年

6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10月,爆炸成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此时,中国在卫星能源、卫星温度控制、卫星结构、卫星测试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单项预研成果。

1964年12月27日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负责卫星研制的“581组”副组长赵九章致信周恩来总理,提出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导弹发射的成功,应该尽快恢复被暂缓的卫星研制计划。

1967年12月

国防科委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会议,审定了总体方案和各分系统方案,正式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

1970年7月22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1970年7月22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成昆铁路自成都南站至昆明,全长1,091公里。1958年开工,1970年7月通车,1970年12月交付运营。
    线路穿越大小凉山,有深二三百米的“一线天”峡谷。从金口河到埃岱58公里线路上有隧道44座。从甘洛到喜德120公里地段4次盘山绕行50公里,13次跨牛日河,真间有66公里隧道和10公里桥梁。过喜德后8次跨安宁河,在三堆子过金沙江。金沙江河谷是著我的断裂带地震区,线路在河谷3次盘山,47次跨龙川江,然后南下至昆明。

成昆铁路土石方工程近1亿立方米,隧道427座,延长345公里,桥梁991座,延长106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41%。全线122个车站中有41个因地形限制问设在桥梁上或隧道内。 
详情...
事件脉络

1952年

为衔接建成的成渝铁路和在建的宝成铁路、打通中国南部对外通道,中国政府开始研究成都至昆明铁路线路走向。

1953年3月

经过选线专家们的徒步踏勘,成昆铁路工程形成西线、中线和东线三大线路走向方案。中苏专家就线路产生了激烈争议。前苏联专家坚持的中线方案途经水城煤矿,线路里程短,工程小、投资短,发挥效益快,又接近当时即将开发的云南省东川铜矿。西线方案线路里程最长,地质复杂且地势险峻,人烟稀少、物产匮乏,途经众多少数民族区域;但西线途经地区的待开发矿产及其它自然资源丰富,能借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中国专家主张西线方案。受中国国内执行“学习苏联”政策的影响,成昆铁路施建初期采用中线方案。

1954年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按照苏联铁路技术标准初步设计出《成昆铁路中线方案》,同年6月,攀枝花丰富的矿产资源得到证实,促进成昆铁路改用西线方案。

1955年

周恩来亲自研究后,成昆铁路重新采用西线方案。

1958年7月

成昆铁路成都至峨眉段全面动工建设。

查看完整11条

1970年10月13日

我国与加拿大建交

我国与加拿大建交
        1970年10月13日,中国与加拿大建立了外交关系
        加拿大原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居住地,16世纪沦为法、英殖民地。1867年,英将加拿大省、新布伦瑞克省和诺瓦斯科舍省合并为联邦,成为英国最早的自治领。此后,其他省也陆续加入联邦。1926年,英国承认加的“平等地位”,加始获外交独立权。1931年,加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其议会也获得了同英议会平等的立法权,但仍无修宪权。1982年,英国女王签署《加拿大宪法法案》,加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 
详情...

1970年10月15日

我国与赤道几内亚建交

我国与赤道几内亚建交
    1970年10月15日,我国与赤道几内亚建交。
    赤道几内亚,全称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意为“黑人之国”。位于非洲中西部。总面积28051.46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部分26017.46平方公里,岛屿2034平方公里。人口34.6万(1995)。主要为芳族和布比族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法语为第二官方语言。居民多数信奉天主教。
    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几内亚湾沿海地区及比奥科等岛屿。1778年,葡将奥戈韦河到尼日尔河之间的地区及岛屿划归西班牙。1843年,西班牙又占领木尼河地区,1845年建立殖民统治。1959年,该地区被划为西班牙的两个海外省。1964年实行内部自治。1968年10月12日宣告独立(独立日为国庆日),定名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1979年8月发生军事政变。1991年宣布实行多党制。1970年10月15日同中国建交。
详情...

1970年10月28日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动工

    1970年10月28日,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动工。
    10月28日正式动工的坦赞铁路,是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人民友谊、团结与合作的象征。
    中国与坦、赞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早在15世纪,中国航海家郑和就曾远航到东非沿海一带。如今在坦桑尼亚国家博物馆里悬挂着一幅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大船图,馆内陈列着很多中国陶瓷。中国在1964年和坦桑尼亚、赞比亚分别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三国友好合作关系和友谊不断发展。
详情...

1971年2月10日

我国与尼日利亚建交

我国与尼日利亚建交
    1971年2月10日,我国与尼日利亚建交。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面积92.3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有250多个部族。英语为官方语言。47.2%的人信奉伊斯兰教,34.5%的人信奉基督教。首都阿布贾。
    尼日利亚原为农业国,70年代因石油工业崛起成为非洲最大产油国。石油和天然气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南方以种植业为主,北方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出口石油、可可、橡胶、棕榈仁等,主要进口机械设备、车辆和日用品。
    尼日利亚1472年遭葡萄牙入侵。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10月1日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1963年10月1日宣布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详情...

1971年3月3日

我国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3月3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重221公斤。其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266公里,最远点1826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龟为69.9度;绕地球一周需时106分钟。它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成功地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卫星上带有宇宙线、X射线、高磁场和轨道外热流探测器, 使我国首次用卫星获取了空间物理数据。
详情...

1971年3月22日

我国与科威特建交

我国与科威特建交
    1971年3月22日,我国与科威特建交。
    “科威特”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建在水边的小城堡”的意思。17世纪初叶,这块土地叫“古赖茵”,意为“小犄角、小丘陵、小高地”。哈立德部族的族长巴拉克在古赖茵修了一所临海城堡,于是科威特取代了古赖茵而流传至今。
    科威特国位于海湾西北角,面积仅有17818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79万人,是个不大的国家,但以丰富的石油资源和迅速发展的经济而使世人瞩目。
详情...

1971年3月26日

我国与喀麦隆建交

我国与喀麦隆建交
    1971年3月26日,我国与喀麦隆建交。
    喀麦隆位于非洲中西部,面积475422平方公里,人口约1200万人。有239个部族。官方语言为法语和英语。约50%的居民信奉拜物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首都为雅温得。
    喀麦隆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米、高粱、玉米、稻谷等,粮食基本可以自给。工业主要有炼铝、木材加工、卷烟等,是非洲比较发达国家。
    喀麦隆16世纪起遭到外国殖民者的入侵与统治,分别被英、法、德等国保护或托管过。1960年1月成立喀麦隆共和国。1961年2月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改称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1月改名为喀麦隆共和国。
详情...

1971年4月10日

中美“乒乓外交”开始

中美“乒乓外交”开始
    1971年4月10日,中美“乒乓外交”开始。
    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
    4月10日, 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团长和运动员科恩、雷塞克等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对访问作了具体安排,指出这次访问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详情...

《事件薄》:“乒乓外交”的真正成就在于,它开创了一个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而这种外交模式的载体正是跨越国界和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


事件脉络

1969年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为了摆脱越南战争泥淖的困境,改变当时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谋求发展对华关系

1971年

1971年春,正当中美两国领导人通过巴基斯坦秘密渠道酝酿美国领导人访华的时候,3月底、4月初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毛泽东抓住这个时机,作出决策,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1年4月6日

1971年4月6日,比赛已接近尾声,毛泽东主席断然改变原意,作出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1971年4月10日

1971年4月10日, 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团长和运动员科恩、雷塞克等人抵达北京。

1971年4月12日

1971年4月12日,周恩来总理通过巴基斯坦向美方首脑发出访华邀请;

查看完整9条

1971年5月6日

我国与圣马力诺建立领事级外交关系

    1971年5月6日,我国与圣马力诺建立领事级外交关系。
    圣马力诺位于欧洲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内陆国,四周与意大利相邻。面积61.19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人,90%为圣马力诺人。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多信奉天主教。首都圣马力诺。圣马力诺旅游业发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圣马力诺自然资源贫乏。农产品有葡萄、橄榄、小麦、玉米。工业有纺织、服装、水泥、制革、造纸、陶瓷等。以印制精美邮票而驰名于世。在经济上同意大利关系极为密切,从意进口石油制品、工业原料、电力、粮食和副食品。公元301年建国。1263年制定共和国法规,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15世纪起定现国名。1851年曾先后被奥地利帝国、教皇军等占领。一次大战中保持中立。二次大战期间被纳粹德国侵占。1944年对德宣战。战后由共产党、社会党、天主教民主党、独立社会党等党派轮流联合执政。3月9日为国庆日。1971年5月6日同中国建立领事级外交关系,1991年7月15日升格为大使级。
详情...

1971年5月28日

我国与奥地利建交

我国与奥地利建交
    1971年5月28日,我国与奥地利建交。
    奥地利全称奥地利共和国。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意为“东方的国家”,因其曾位于查理曼帝国的东方而得名。面积83853平方公里。人口781.21万(1991),96%以上是奥地利人,少数民族有斯洛文尼亚人等。官方语言为德语。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维也纳。
详情...

1971年7月9日

基辛格秘密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建国以后,中美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以后,鉴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主张同中国改善关系。
    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登上了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抵北京。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会谈时,双方着重讨论了台湾问题。周恩来坚持,美国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因而不容外人干涉;美国还必须确定撤走驻台美军的期限,并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
详情...

《事件薄》:基辛格在北京一共停留了48个小时,先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超过17个小时。7月16日,中美双方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将于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访华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事件脉络

1969年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有两桩心事:一是搞点什么惊人之举使自己名垂青史;二是设法连任下届总统。对外首先考虑的就是:主动同中国和好;借助中国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后,尼克松认为时机成熟,在7月出访亚、欧过程中,尼克松请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希望同中国对话。

1970年10月25日

1970年10月25日,尼克松在白宫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时提出,中美关系十分重要,他要走向同中国和好。美国绝不会同苏联合谋反对中国,愿派一高级使节秘密访问中国。请叶海亚·汗作中介人提供协助。叶海亚·汗欣然表示同意。

1971年7月1日

在叶海亚·汗总统的热情帮助下,基辛格经过精心安排,于7月1日开始了他的“波罗”行动。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白宫新闻秘书在例会上宣布:“尼克松总统即将派基辛格博士于7月2日至5日到越南南方执行调查事实的任务,随即到巴黎同戴维·布鲁斯磋商。

1971年7月8日

基辛格于7月1日离开华盛顿,在西贡活动了三天,到曼谷停留一天。6日到达新德里,8日到伊斯兰堡。为了不使印度不高兴,宣布在巴基斯坦也只呆两天。但为了秘密访华他在8日晚宴上,伪装肚子痛。叶海亚·汗总统特高声宣布,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基辛格的健康,请他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以摆脱记者的追逐。基辛格在九日凌晨四时半同章文晋等陪同乘巴基斯坦民航707飞机直飞北京。当天12时15分到达北京南苑机场。周总理派叶剑英、黄华、熊向晖和韩叙等到机场迎接。

1971年7月9日

7月9日16时,周总理去钓鱼台五号楼同基辛格会谈。基辛格于7月9日12时来华,11日12时离京,在北京只呆了48小时,先后同周恩来会谈17个多小时。

1971年7月15日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

    1971年7月15日,18国向联合国递交提案 要求恢复中国合法权利。
    7月15日,阿尔巴尼亚等18国向联合国递交提案,要求把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列入即将召开的联合国第26届代表大会会议议程。10月25日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详情...

1971年7月29日

我国与塞拉利昂建交

我国与塞拉利昂建交
    1971年7月29日,我国与塞拉利昂建交。
    塞拉利昂共和国(Republic of Sierra Leone),位于西非大西洋岸,北部及东部被几内亚包围、东南与利比里亚接壤,首都弗里敦。
    1462年葡萄牙探险家首先踏足此地,并命名为“Sierra Leone”,意思就是“狮子山”。其后,本地一直都是欧洲奴隶的供应来源地。1787年,在废奴主义者的压力下,于现在首都弗里敦建市,以供原来准备贩卖往伦敦工作的奴隶生活。
    1808年,塞拉利昂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直到20世纪中期英国的去殖民化运动开始为止。1961年4月27日,塞拉利昂宣告独立(独立日即国庆日),但仍然奉英女皇为国家元首。首位首相由米尔顿·马尔盖(Milton Margai)爵士出任。
    1971年4月19日成立共和国。1971年7月29日同中国建交。
详情...

1971年7月30日

香港实施免费小学教育

香港实施免费小学教育
    1971年7月30日,香港教育司宣布实施免费小学教育。
    1935年的《宾尼报告书》及1951年的《菲沙报告书》都向港英当局提出了加强小学教育发展的建 议,港府也对战前长期忽视小学教育的情况有所省悟,并开始以比较积极的态度对待教育事业。虽然港府于1 950年和1951年分别制订的“十年建校计划”和“五年建校计划”未见实效,但1954年拟定的“小学扩展七年计划”,则成功地增加了大量小学学额。到1971年,港府终于实现了小学教育的普及。
详情...

1971年8月4日

我国与土耳其建交

我国与土耳其建交
    1971年8月4日,我国与土耳其建交。
    土耳其,全称土耳其共和国。意为“勇敢人的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亚洲部分占总面积的97%。面积814578平方公里(含境内水域)。人口6000万(1993),土耳其人占80%以上。官方语言为土耳其语。99%的人信奉伊斯兰教。首都安卡拉。
详情...

1971年8月7日

中国反对召开核大国会议

    1971年8月7日,中国政府声明反对召开核大国会议。
    1971年6月15日,苏联政府递交中国政府一项声明,提出“召开拥有核武器的五大国——苏联、美国、中国、法国和英国的会议”,“研究整个核裁军问题”。对此,中国政府声明:少数核国家无权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撇在一边,擅自开会研究和决定这样重大的问题。中国决不同意背着无核国家去参加核大国的所谓核裁军会议。声明重申了中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并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作为第一步,首先达成不使用核武器的协议。中国政府认为,为了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拥有大量核武器的美国和苏联,应分别或联合发表声明,公开承担义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撤销设置在别国领土上的一切核基地,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有没有实行核裁军愿望的考验。
详情...

1971年8月16日

我国与伊朗建交

我国与伊朗建交
    1971年8月16日,我国与伊朗建交。
    伊朗,全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意为“光明”。位于西亚。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6672.7万(1995),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德黑兰。
    伊朗史称波斯,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公元前6世纪已建立强大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波斯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横贯北部。公元7~18世纪先后遭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侵略。19世纪沦为英、俄半殖民地。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1979年4月1日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2月11日(1979)为国庆节。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971年8月16日同中国建交。
详情...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