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月12日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非常重视领导工人运动。香港海员大罢工,就是我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一次重要的罢工斗争。香港的中国海员工人受英帝国主义的直接压迫,生活非常困苦。由于他们经常到欧美各国航行,受到当时世界革命潮流的影响,所以觉悟较高。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遭到英国资本家拒绝后,就在海员工人的工会组织——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开始举行大罢工。到1月底,包括运输工人在内,罢工人数增至两三万人。
1921年3月6日
1921年3月6日,香港海员工会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总会成立后,积极开展为海员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斗争。
1921年9月
1921年9月,海员工会向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工会有权介绍海员就业和派代表参加签订雇工合同的3项要求,遭到拒绝。
1921年11月
11月,海员工会再次向资本家提出要求,再次被拒绝。
1922年1月12日
1922年1月12日,海员工会第三次向资本家提出,并限时24小时圆满答复,否则举行罢工,资本家仍旧置之不理,由此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罢工使5条太平洋航线和9条近海航线陷于瘫痪。
1922年3月
3月初,罢工人数增至10万人以上,席卷整个香港。3月4日,港英当局派出大批武装军警,开枪阻拦、镇压罢工工人,当场打死4人,打伤数百人,制造震惊中外的沙田惨案。
1922年1月18日

1月18日,《民国时报》副刊《妇女评论》发表的文章《现代的女权运动》。文章说,凡在"力的法则"支配之下的,都是被压迫的阶级;凡对此"力的法则"的反抗运动,都是被压迫阶级的解放运动。妇女屈服于男子的"力的法则"之下,历时已经很久,故凡妇女对于男子的"力的法则"的反抗,都为女权运动。这种运动,历史中包含甚多,名之曰"革命"并不过分。
1922年1月25日

颜惠庆(1877-1950) 北洋军阀政府总理。字骏人。江苏上海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文馆,后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回国后曾任圣约翰大学英文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清朝驻美使馆参赞。1909年任外交部股长。1910年兼清华大学总办。1912年任北洋政府外交次长。1913年出任驻德国公使,后调任丹麦、瑞典等国公使。1919年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顾问。1920年8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内务总长等职。1926年春,曾任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务。1927年移居天津,任天津大陆银行董事长、自来水公司董事长等职。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驻英大使、驻苏大使,出席国际联盟大会首席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慈善和教育事业。1949年2月,为反对蒋介石继续内战,和章士钊、邵力子、江庸等以私人资格到北平、石家庄与中国共产党商谈和平。上海解放后,主持上海临时救济委员会及中苏友好协会筹备等工作。同时,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等职。1950年5月在上海病逝。
《事件薄》:颜惠庆主要活跃于民国初年的外交舞台,曾参与了外蒙谈判、禁烟谈判、巴黎和会、庚款退还、华盛顿会议、中苏建交谈判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为争取中国权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2年2月2日
2月2日,华盛顿会议第三十次全体委员会开会,讨论关于中国要求废除“二十一条”问题。
日本代表币原喜重郎声称,“二十一条”系两国之正式条约,反对会议“重新研究及审查”,仅表示日本同意放弃满蒙筑路借款、聘请顾问、教官等项的优先权,撤回1915年签约时日本政府对第5项之保留。
次日,第三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即末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声明:中国对于“二十一条”始终视为事实上之压迫,不承认有法律效力,必须废止全约。美国代表声明:注重门户开放,要求利益均沾。关于“二十一条”之讨论以无结果告终,仅将3国声明载入会议记录。中国代表要求终成泡影。
《事件薄》:不仅未能真正消除帝国主义加诸中国主权的各项限制,而且使中国由日本独占变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再次表明了弱国无法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实。
1922年2月4日
主要内容:一、胶州租界归还中国,开为商埠;二、德国所占之公产交还中国,日本所占有者低价收回;三、日军于6个月内撤退;四、青岛海关、青烟、青沪之海底电线交还中国;五、青岛盐场、青岛济南之电台由中国赎回;六、胶济路由中国赎回,但日本人参与主要管理;七、德国在山东之矿产,交中日合办公司。
1919年
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战后协约会议。会议无视中国人民收回山东的正义要求,在《凡尔赛和约》中写上了山东权益交付日本的条款。
1920年
巴黎和会之后,日本在1920年6月以前,曾两次要求中国北洋军阀政府进行直接交涉,企图搞秘密外交,但因中国人民的反对,一直未能实现,于是这个“悬案”一直无法解决。
1921年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日本政府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在华盛顿再次谈判。美国为限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支持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代表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
1922年2月6日
《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中国政府时值颜惠庆内阁,派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三人为全权代表,余日章、蒋梦麟为国民代表,朱佛定为秘书,共130多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出席。原计划还有广州政府外交次长伍朝枢为代表,但是孙中山不承认北京政府,要求自派不遂,伍朝枢未赴。
华盛顿会议的议程主要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题。为此组成两个委员会:“限制军备委员会”由英、美、日、法、意五个海军大国参加;“太平洋及远东问题委员会”则有九国代表参加,两个委员会分别进行讨论。该会议的主要成果包括三个重要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这三个公约统称“华盛顿条约”。
《事件薄》: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这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1919年
1919年巴黎和会后,美日两国因争夺在华利益,矛盾日益尖锐。
1921年
1921年美国急欲改变日本在华的优势局面,瓦解英日同盟,孤立日本,遂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名,召开了此次会议,提案是由中国北洋政府在美国的授意下提出的,会议期间,中国方面曾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驻华军队和收回租界、租借地等,但均遭拒绝。
1922年
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意、中、比、荷、葡战胜国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和中国北洋政府,在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上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1922年3月1日

3月1日,全港邮电、银行、造船等各行业工人联合举行总同盟罢工,人数增至10万人以上。这是自1月份以来香港罢工的最高潮。罢工斗争使香港的航运全部瘫痪,市内交通中断,生产停顿。3月4日,罢工工人步行回广州,途经沙国村时,遭英军警开枪袭击,打死6人,伤数百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沙田惨案”。
1921年0月
1921年3月,苏兆征、林伟民等在香港组建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
1922年1月12日
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忍无可忍,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开始举行大罢工。罢工使五条太平洋航线和九条近海航线陷于瘫痪。
1922年3月1日
1922年3月1日,全港邮电、银行、造船等各行业工人联合举行总同盟罢工,人数增至10万人以上。这是自1月份以来香港罢工的最高潮。
1922年3月4日
3月4日,罢工工人步行回广州,途经沙国村时,遭英军警开枪袭击,打死6人,伤数百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沙田惨案”。
1922年3月8日
3月8日,罢工谈判协约签字,港英当局被迫接受海员们提出的条件,明令取消2月1日公布的封闭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命令,送还被拆除的工会牌子,释放被捕工人,并答应抚恤在沙田惨案中死难的工人,增加工资15-30%。至此,为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终于取得了胜利。
1922年3月15日

1922年3月中旬, 一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张石川在上海贵州路上创立了一家“明星电影公司”,自任老板,开始了他不同凡响的事业。 张石川,字蚀川。因蚀有亏本之意,搞电影后改为石川。1913年,美商依什尔和隆弗看到在中国摄制影片有利可图,见张石川机警灵活,便聘请他作亚细亚影戏公司顾问,并拉上著名戏剧活动家郑正秋合作。第一部影片是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难夫难妻》,这是我国摄制的第一部短故事片。1916年,办起幻仙影片公司,拍摄了在舞台上轰动一时的文明戏《黑籍冤魂》。但“幻仙”资本太少,终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停业。
此后,张石川在富商岳父的资助下,经营“大同交易所”。失败后,以亏蚀剩余的资本,再度与郑正秋合作,约周剑云、郑鹧鸪等人, 于3月发起组织了明星股份有限公司。
1922年3月18日

学校下设社会科学系、中国文学系、美术系和英国文学系,另外还附设有中学部和俄文班。邓中夏任总务长,瞿秋白担任社会学系的系主任,陈望道任中国文学系的系主任,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萧楚女、杨贤江、沈雁冰、郑振铎、蒋光赤等都先后到学校任教。校长是于右任。
学校的目标是有系统地研究社会科学和发展形成新文艺系统,培养社会科学和新文艺方面的干部,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其社会学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主,瞿秋白为社会学系制定的教学计划提出着重劳动问题、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的研究。学校还设自由讲座,每月1次至2次,主要是报告政治形势和解答时事问题。
1922年4月22日
4月22日,孙中山从广西回到广州。少共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参加将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又以苏俄全权代表身份与孙中山会谈国共合作问题。孙中山表达了自己对苏俄的友好感情,并说明他打算与苏俄建立联系,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孙中山表示,允许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加入国民党,受他的领导,而断然拒绝了党外合作的形式。
1922年5月1日
5月1日,代表着全国110多个工会和20余万有组织的工人的173位代表,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这些代表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和无政府主义者等。大会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张国焘主持。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政治口号,通过《八小时工作》、《罢工援助》、《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等决议案。大会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成立以前,中国劳动组织和书记部为全国工人组织的总通讯机关。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团结统一的道路,为中国工运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第一次全国工运高潮的深入发展。
1922年5月4日

5月4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去年10月,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并通过北伐提案,因陈炯明破坏未果。今年3月,孙中山临时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改变北伐计划,回师广州。对陈炯明的错误处理后,本日再次下令挥师北伐,称:徐世昌去岁弄兵湘、鄂,不惜以国家为孤注,以人民为牺牲。本大无帅受命诸将,分道出师,亲履行间,扫除政治上之黑暗与罪恶,伸国家统一,民治发达。所认为民贼者,惟世昌与其同党诸人。当即任命李烈钧为北伐军总司令,许崇智力总指挥。提出“受国民之托,树立共和,惩治邪恶,民治发达”口号,分兵三路,直取江西。
1922年5月5日

1920年8月,上海首先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广州、长沙等地区相继成立。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5人,代表5000多名团员。大会由张太雷主持。通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纲领规定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青年群众的工作,大会选举施存统为中央书记。1925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1月,中共中央为了团结广大青年参加抗日,决定改组共青团,使它成为广泛的、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国组织,先后出现如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团体。1949年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
1922年5月13日

5月13日,由胡适起草,经蔡元培、李大钊等16人联合签署的题为《我们的政治主张》的“提议”,在胡适主编的《努力周刊》第二期上发表。
“提议”认为,中国政治改革的目标,应该以“好政府”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我们应该同心协力的拿这共同目标来向国中的恶势力作战”。“所谓‘好政府’,在消极的方面是要有正当的机关可以监督防止一切营私舞弊的不法官吏。在积极的方面是两点:(1)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2)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提议”对今后政治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我们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第二、我们要求一个‘公开的政府’”,“第三、我们要求一种‘有计划的政治’”。现在的具体主张是:“由南北两方早日开始正式议和”,“协商一个裁兵的办法”,“还应该有一个‘裁官’的办法”,“废止现行的复选制,采用直接选举制”等。
随后,胡适等16人草拟一份《政治计划》送呈吴佩孚征求意见,吴已在考虑请部分社会名流组织一个新的“好人内阁”,以辅佐国政。
《事件薄》:这种“好人政府”的主张,实质上就是认为在中国不需要搞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需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只要成立一个由“好人”组阁的“好人政府”,中国就可以得救,就可以富强起来。这完全是一种改良主义道路。这种“好人政府”的主张,遭到了共产党人的严厉批驳。
1922年6月7日

1922年6月,《妇女杂志》第八卷第六号发表署名瑟庐的文章《产儿限制与中国》,讨论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问题。
他说:“我们如果要谋增高中国的文化程度,救济目前饥馑、灾荒、战争、疾病、疠疫等苦痛起见,实在不可不提倡产儿限制,而与妇女解放的前途,更有非常重大的关系。”
他又说:“我国的妇女,真可说是低微已极了。现在有许多高呼妇女解放的人,都主张妇女教育的增高,经济的独立,更有一派倒因为果的人,以为妇女的被束缚,是无教育、经济依赖男子及不能替社会服务等应有的结果。然而我们试想,现在中国的妇女,果然有受教育的机会,经济独立的可能,服务社会的余裕吗?一般的女子,在及笄之年--正当男子或别国女子受教育最紧要的年龄--就由专制的父母作主,强迫她和从未见面、毫无爱情的男子成婚,立时负了做母亲的义务。于是第一个小孩还没有断乳,第二个早已受孕了。这样继续着,直到为母的生理作用停止时为止。中间除了妊娠、分娩、保抱、提携、乳哺、衣食种种的麻烦以外,还有疾病的忧愁,夭殇的悲戚,不但受尽了身体上无限的辛勤,更受尽了种种精神上说不尽的苦痛,这不是我国社会上普遍的现象吗?”
他解释说,所谓产儿限制,不过用科学的方法,使做母亲的有决定产生子女数的自由,不必再用那堕胎、弃儿、杀婴等残酷的非人道的手段,而得免于饥馑、灾荒、战争、疾病、疠疫的苦痛,也不会发生卖淫、烦闷、犯罪、疾病等弊病。
1922年6月16日

6月16日凌晨,陈炯明部队4000余人突然包围总统府,并向孙中山所住的粤秀楼开炮。
15日,粤军总指挥叶举接到陈炯明密令,于白云山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熊略为攻城指挥官,洪兆麟为先头部队,开始围攻总统府。孙中山离开粤秀楼,途中曾遭叛军两度盘查,但终于平安到达长堤天宇码头,乘坐小艇登上了早已升火起锚等候的宝壁舰。17日,孙中山转登永丰舰,并发表讨陈电文。
《事件薄》:根源在于两人的政见不合。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效仿美国的联邦体制,推行地方自治。孙中山则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统一全国。
1922年6月23日

伍廷芳,字文爵,号秩庸,1842年生,广东新会人。早年毕业于香港圣保罗书院,1874年赴英国林肯法律学院学法律,获律师资格,在香港任律师、法官。后入李鸿章幕府,协办洋务与外交。历任驻美国、墨西哥、古巴、秘鲁等国公使。
1911年辛亥革命后,赞成共和,与张謇等组织共和统一会,被南方各省推为民军方面议和的全权代表,与袁世凯派出的代表唐绍仪举行南北和谈。
南京政府成立后,任立法总长。1916年出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1917年出任代总理。不久南下,与孙中山合作,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兼财政总长等职。1922年4月,他兼任广东省省长,因在外交上劝阻英美严守中立、勿助陈炯明叛军失败,愤而病发逝世。
《事件薄》:伍廷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在清末与沈家本一同进行清末修律活动,力主废除各项酷刑,主持起草各项新法。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时,主持制订律令,对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宣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2年7月2日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武装政变后,国内群情愤慨。孙中山在永丰舰上照常行使总统职权,同时密令各路北伐军返粤平乱。孙中山召集海军各舰长说明坚守黄埔的理由,各舰长表示服从。当天,北伐军回师入粤,由许崇智、李福林、朱培德、黄大伟组成三路军讨伐陈炯明,准备攻打韶关。
7月3日至5日,海军司令温树德先后两次率海圻、海琛、肇和、飞鹰四舰舰长及随从到永丰舰,企图驱逐孙中山,逼其离开舰队。海军两派斗争开始激化。在陈策率领的海军军官的拥护下,孙中山怒斥温树德的怯懦背叛行为。温树德只得悻悻而退,不复再来。7月8日,温树德为陈炯明20万巨款所贿买,公开叛离孙中山,率领海圻、海琛、肇和三大舰附敌。7月9日,驻守长洲的海军陆战队司令孙祥夫,随温叛变,迎敌登陆,长洲炮台因而失守。
1922年7月9日

1922年7月,中共旅欧支部在巴黎成立。6月,在巴黎正式成立了包括旅法、旅德、旅比三个支部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指示,本月将“少共”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同时,由已经参加入党的共产党小组成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由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人负责。并出版《少年》、《赤光》等刊物,向旅欧学生、华工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2年7月16日

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英租界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的代表陈独秀、李达、蔡和森、邓中夏等共12人。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并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同时决定出版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