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本79岁男子性侵100岁老太致死
▍ 2.日本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

简介:当地时间8月24日下午,日本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核污水经由1公里的海底隧道流向太平洋。
详情: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处理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东电表示完成首次排放需要17天左右。由于核污水每天都在增加,因此预计本年度内的核污水削减量约为1.12万吨,相当于约10个储水罐的容量。
2011年3月11日
11日14时46分,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12日15:36,1号机组燃料厂房发生氢气爆炸;14日11:01,3号机组燃料厂房发生氢气爆炸;15日6:00,4号机组燃料厂房发生氢气爆炸
2011年4月12日
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uclear and Industrial Safety Agency, NISA)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2021年4月13日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
2021年12月21日
日本东电正式提交核污水排海申请
2022年7月22日
日本正式批准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中方回应:若日方执意迈出危险一步,必将付出代价
▍ 3.日本将韩国重新纳入出口“白名单”
▍ 4.日本民间登月着陆器失联
▍ 5.日本防卫装备厅公布自研武器
▍ 6.美日战机开展联合训练
▍ 7.小行星“龙宫”样本中含约2万种有机分子

2月2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九州大学等日前联合发布新闻公报说,通过分析“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样本,他们发现其中含有约2万种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分子,其中一些是组成生命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分子。
分析结果显示,从样本中萃取的物质中包含约2万种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分子。进一步用色谱法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有机物分子中有氨基酸、羧酸、胺以及芳香烃类的分子。特别是甲胺、乙酸这类高挥发性有机小分子的存在表明,这些分子在“龙宫”表面以盐的形式稳定存在。
这项成果有助于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有一种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有机物是陨石从宇宙空间带来的。考虑到“龙宫”样本中的氨基酸特征不同于地球上的氨基酸,研究人员认为,今后科研界还应分析来自其他小行星的样本。
▍ 8.日本成功发射一颗雷达卫星
▍ 9.英日新协议允许互相部署部队

英国当地时间1月11日,在英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英国首相苏纳克在“伦敦塔”正式签署《相互准入协定》,协议允许双方在对方领土部署部队。
《相互准入协定》明确一方人员在对方国家发生事件、事故时的相应处罚程序、简化军人出入境手续、免除收取军训物资时的税金等内容。该协定使双方联合演习、训练等往来更顺畅,并允许英国和日本在对方国家部署部队。
英日新防务协定签订后,上世纪初两国签订的同盟条约再次被提起。英国政府将该协议称之为“1902年以来英国和日本之间最重要的防务协议”,当年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史称“英日同盟”。
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称,亚太是和平发展的高地,不是地缘博弈的竞技场,中国是各国合作的伙伴,不是任何国家的挑战。有关国家开展防务合作应当有利于增进各国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不应制造“假想敌”,更不应将集团对抗的旧思维引入到亚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