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发布火星全球影像图

4月24日报道,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
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历时8个月,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对火星表面实现了全球覆盖。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
《事件薄》: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经历202天的奔火飞行,成功进入环火轨道。2021年5月15日,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目标着陆点, 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至2021年8月15日,火星车完成90个火星日的既定探测任务后,继续实施拓展任务,已累计巡视探测358个火星日,行驶1921米,目前仍处于休眠期;至2022年6月29日,环绕器实现了全球遥感探测,目前已运行超过1000天。
2020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经历202天的奔火飞行,成功进入环火轨道。
2021年5月15日
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目标着陆点,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
2021年8月15日
火星车完成90个火星日的既定探测任务后,继续实施拓展任务,已累计巡视探测358个火星日,行驶1921米
2022年6月29日
环绕器实现了全球遥感探测,目前已运行超过1000天,状态良好,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积累原始数据。
▍ 2.长四丙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4星

3月31日14时27分,长征四号丙遥四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4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针对不同类型卫星,可采取灵活的发射方案,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一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吨(轨道高度700公里)。
▍ 3.中国4颗卫星构成首个车轮式卫星编队

3月3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四颗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卫星(宏图一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组卫星在轨构成国际上首个车轮式卫星编队,四颗卫星犹如在太空中飞行的车轮,主星位于车轮中部,三颗辅星均匀分布在车轮轮毂上。
▍ 4.神十五归航

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
《事件薄》:作为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航天员乘组,他们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还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
2022年11月29日 23时8分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2022年11月30日 5时42分
神舟十五号成功自主对接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2022年11月30日 7时33分
神舟十五号乘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2022年12月2日
神舟十四、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空间站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3年6月2日
神舟十五、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
▍ 5.首款氢动力市域列车在上海发布

5月10日,中国中车最新绿色低碳技术成果——氢能源市域列车在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现场重磅发布。最高时速160公里,可实现600公里超长续航。
列车前端采用全包设计,流线型车头具有优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车身淡蓝色跳动的曲线,如同波涛奔涌的大海,代表着氢能的磅礴动力和自然和谐,淡蓝色的点阵犹如浩瀚宇宙中闪烁的繁星,代表着希望与未来,深蓝色的车身配合以“H2”为核心的氢符号,赋予列车智慧与科技。
《事件薄》:氢能是一种清洁、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获取方式多样、制取和使用过程清洁等特点,是国家推进双碳战略落地的重要新型能源选择。
▍ 6.中国斡旋沙伊复交

近段时间,在中方的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一事,持续引发全球关注。
在中方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10日,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强调三方将共同努力,促进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次轰动全球的外交突破,也是中国第一次主导化解东亚之外的他国僵局。
作为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分支的代表国家,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既夹杂着民族宗教的历史纠葛,也有现实的地缘政治利益纷争,可谓复杂难解。2016年初,双方中断外交关系,正是一系列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
原文链接
《事件薄》:沙伊复交意义重大,首先是因为在历史问题、地缘政治、教派冲突等因素影响下,两国关系长期紧张,已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两国能在中国的斡旋下达成协议实属不易,在中东地区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2022年10月
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2023年2月
习近平主席接待伊朗总统莱希访华。
2023年3月6日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
2023年3月10日
沙伊两国达成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
2023年4月6日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见证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签署联合声明,沙伊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
▍ 7.长二丁运载火箭一箭14星

1月15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丁遥七十一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齐鲁二号,齐鲁三号,珞珈三号01星,金紫荆卫星三号、四号、六号,吉林一号MF02A03、04、07星,高分03D34星,海河一号,沃福曼号,北邮一号,天智二号D星共14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3吨(轨道高度700公里)。
▍ 8.王毅与布林肯雅加达会晤
▍ 9.我国2030年前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今天上午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披露,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
目前,我国载人登月的初步方案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环月轨道在轨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其后,月面着陆器将单独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2013年3月13日
2013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航天白皮书公布,中国已开始载人登月工程关键技术的攻关。
2023年5月29日
2023年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2023年7月12日
2023年7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披露,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2023年7月17日
2023年7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公告,为充分利用飞行任务资源,推动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拟随月面着陆器搭载科学载荷,在月面开展有关科学探测活动。现征集科学载荷方案。
2023年7月23日
7月23日,据央视新闻,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消息,中国载人登月火箭长征十号的主发动机22日又完成了一次点火试车,验证了火箭飞行任务对发动机的全部要求
▍ 10.长七成功将天舟六号送入预定轨道

5月1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托举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点火升空,顺利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2023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本次发射是长七火箭与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第六次携手奔赴太空,六战六捷,配合十分“默契”。
原文链接
《事件薄》:“航天人一次次用成功刷屏,中国人抵达的远方更高、更远。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们的脚步也不会停歇。”火箭院长七型号队伍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说。
2012年7月
天舟货运飞船系统进入初样研制工作。
2022年5月16日
天舟六号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开始总装
2023年3月12日
舟六号货运飞船运往文昌航天发射场,计划于5月实施发射
▍ 11.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

5月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
中国和中亚国家元首同意,以举办这次峰会为契机,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举办。下次峰会将于2025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元首们同意在中国设立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
《事件薄》: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此次峰会将擘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
2020年7月
“中国+中亚五国”首次外长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各方商定建立“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携手应对挑战,描绘发展蓝图,共谋地区繁荣。
2021年5月
举行的“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方首次主办的多边外长会议
2022年1月
中国和中亚五国举办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六国元首共同宣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2022年6月
“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三次会晤期间,六国一致同意建立“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加快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 12.中巴同意全面恢复两国各层级沟通
▍ 13.中国“人造太阳”运行403秒创纪录

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且排放无污染,如果能造一个“太阳”来发电,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
2007年
EAST是由中国科学家独立设计建造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于2007年通过国家验收。
2016年11月
EAST就成为了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17年7月
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实现了从60秒到百秒量级的跨越。
2018年11月
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体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
▍ 14.四大一线城市官宣认房不认贷
▍ 15.华为Mate60横空出世

8月29日中午,华为开售Mate 60 pro手机。恰在此时,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于8月27日到8月30日展开了为期4天的访华行程。华为Mate60的上市,给雷蒙多送上了一份毫无征兆的“礼物”。
华为Mate60上市,说它毫无征兆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不管是粉丝还是路人都没能料到,此前一点没有透露出风声。而且,此次发布的60,最大的亮点是,其处理器使用了华为自行研制、中芯国际代工生产的7nm产品,支持5G网络。
之所以华为选择在雷蒙多访华之际公布这一消息,无疑是想让雷蒙多亲眼看到华为崛起的一幕,这才是所谓的“杀人诛心”。
《事件薄》: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信号,标志着在美国的极限封锁下,中国仅用时3年就有了自己研发、批量生产高端芯片的能力,也意味着美国以全球霸主的实力封锁围堵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2019年5月15日
特朗普通过一项国家安全命令禁止华为,美国正式对华为实施全方位的制裁
2019年5月19日
谷歌公司将华为手机从安卓升级列表中删去
2019年5月22日
芯片设计公司Arm放弃华为,Mate 20 X取消在英国推出
2019年7月16日
美国两党参议员组织推出了5G立法,该立法将使华为列入黑名单
2020年1月14日
美国敦促英国官员阻止华为进入其5G网络,美国参议员提议在5G补贴中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以抵消华为的主导地位
▍ 16.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9人
▍ 17.蚂蚁集团被罚71.23亿元

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对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定、违反关联交易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罚款71.75亿元。
金融管理部门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反洗钱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2020年10月21日
蚂蚁集团公布上市发行方案,蚂蚁将分别在A股和H股发行不超过16.7亿股的新股,其中在A股的初始战略配售股票数13.4亿股,占A股初始发行量80%。按照市场预估的两万亿估值计算,面向A股市场的“打新”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机构投资者均在积极寻求参投蚂蚁IPO。
2020年11月2日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市场有消息称,蚂蚁集团可能将于11月5日在沪港两地同步上市。
2020年11月3日
上交所发布暂缓蚂蚁科创板上市的决定
2020年11月3日
港交所:蚂蚁集团暂缓H股上市
2021年4月12日
四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
▍ 18.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

6月21日20时40分许,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民族南街富洋烧烤店操作间液化石油气(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炸,造成38人伤亡,其中3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7人正在全力救治中(危重1人、中度烧伤2人、轻症2人、玻璃划伤2人)。当晚21时20分许现场明火已扑灭。
根据公安、消防部门询问笔录,打119报警人冯红娟(烧烤店店员)和马成军(烧烤店后厨配菜师傅)反映,爆炸前一小时左右闻到有煤气泄漏,发现液化气罐阀门坏了,就让李志翔(烧烤店后厨烧烤主管)去买阀门,回来后在更换阀门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2023年6月21日 22时33分
宁夏银川一烧烤店发生爆炸 现场明火已扑灭
2023年6月22日 7时4分
现场楼层间楼梯被炸毁 已发现搜救38人
2023年6月22日 7时50分
宁夏:成立事故调查组,尽快彻查银川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原因
2023年6月22日 9时42分
宁夏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造成31人死亡
2023年6月22日 10时14分
习近平对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富洋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19.神十六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9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5次飞行。
▍ 20.C919圆满完成载客首飞

5月28日12点31分,中国东方航空MU9191航班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之后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载客首飞。
《事件薄》: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飞行,它见证了C919客机从立项到商业飞行的非凡历程,凝聚了几代航空人的心血与付出,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奔赴星辰大海的航空强国之梦。从此以后,普通人买张机票,就能坐上“自己国家的大飞机”了。
2015年11月2日
完成总装下线
2017年5月5日
成功首飞。
2022年5月14日
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2022年12月9日
编号为B-919A的C919全球首架机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
2023年5月28日
C919迎来商业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