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首款氢动力市域列车在上海发布

5月10日,中国中车最新绿色低碳技术成果——氢能源市域列车在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现场重磅发布。最高时速160公里,可实现600公里超长续航。
列车前端采用全包设计,流线型车头具有优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车身淡蓝色跳动的曲线,如同波涛奔涌的大海,代表着氢能的磅礴动力和自然和谐,淡蓝色的点阵犹如浩瀚宇宙中闪烁的繁星,代表着希望与未来,深蓝色的车身配合以“H2”为核心的氢符号,赋予列车智慧与科技。
《事件薄》:氢能是一种清洁、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获取方式多样、制取和使用过程清洁等特点,是国家推进双碳战略落地的重要新型能源选择。
▍ 2.中国“人造太阳”运行403秒创纪录

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且排放无污染,如果能造一个“太阳”来发电,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
2007年
EAST是由中国科学家独立设计建造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于2007年通过国家验收。
2016年11月
EAST就成为了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17年7月
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实现了从60秒到百秒量级的跨越。
2018年11月
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体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
▍ 3.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创新纪录
▍ 4.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起浮
▍ 5.华为Mate60横空出世

8月29日中午,华为开售Mate 60 pro手机。恰在此时,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于8月27日到8月30日展开了为期4天的访华行程。华为Mate60的上市,给雷蒙多送上了一份毫无征兆的“礼物”。
华为Mate60上市,说它毫无征兆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不管是粉丝还是路人都没能料到,此前一点没有透露出风声。而且,此次发布的60,最大的亮点是,其处理器使用了华为自行研制、中芯国际代工生产的7nm产品,支持5G网络。
之所以华为选择在雷蒙多访华之际公布这一消息,无疑是想让雷蒙多亲眼看到华为崛起的一幕,这才是所谓的“杀人诛心”。
《事件薄》: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信号,标志着在美国的极限封锁下,中国仅用时3年就有了自己研发、批量生产高端芯片的能力,也意味着美国以全球霸主的实力封锁围堵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2019年5月15日
特朗普通过一项国家安全命令禁止华为,美国正式对华为实施全方位的制裁
2019年5月19日
谷歌公司将华为手机从安卓升级列表中删去
2019年5月22日
芯片设计公司Arm放弃华为,Mate 20 X取消在英国推出
2019年7月16日
美国两党参议员组织推出了5G立法,该立法将使华为列入黑名单
2020年1月14日
美国敦促英国官员阻止华为进入其5G网络,美国参议员提议在5G补贴中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以抵消华为的主导地位
▍ 6.我国首次实现人类干细胞太空早期造血

目前,中国空间站三舱已经部署了多个科研领域的科学实验柜,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人多能干细胞因其具有无限增殖潜能以及可分化成为人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的能力,是用于再生医学的极佳细胞来源。当人多能干细胞在太空环境下生长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是当前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中国空间站正在展开的太空实验。
随着此前天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对接,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已经协助科研团队开始展开为期6至15天的细胞在轨培养实验,其中就包括国际首次开展的人类多能干细胞在太空条件下的人胚胎干细胞体外造血分化的研究。
《事件薄》:后续我们还将利用天舟七号或者天舟八号飞船的机会,继续开展能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空间环境下的三维生长研究,来探讨空间环境下干细胞三维生长的规律,以及微重力对干细胞生长影响的一个作用机理。
▍ 7.神十六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9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5次飞行。
▍ 8.C919圆满完成载客首飞

5月28日12点31分,中国东方航空MU9191航班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之后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载客首飞。
《事件薄》: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飞行,它见证了C919客机从立项到商业飞行的非凡历程,凝聚了几代航空人的心血与付出,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奔赴星辰大海的航空强国之梦。从此以后,普通人买张机票,就能坐上“自己国家的大飞机”了。
2015年11月2日
完成总装下线
2017年5月5日
成功首飞。
2022年5月14日
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2022年12月9日
编号为B-919A的C919全球首架机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
2023年5月28日
C919迎来商业首飞
▍ 9.国内首辆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车

4月26日报道,近日,由中车长客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本次悬浮运行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电动悬浮系统中的车辆能够浮起来,依靠的是车辆行驶达到一定速度时在地面线圈中感生的电流与车载磁体的作用力,所以叫做电动悬浮。这种悬浮制式的磁浮列车,悬浮力随车辆的位置自动变化,具有“自稳定”的特性,再加上这种列车与轨道之间的间隙很大,可以达到50-100 mm,适用于高速运行。
《事件薄》:目前保持着603km/h全尺寸载人轨道交通车辆时速世界记录的,正是基于这种悬浮制式的日本中央新干线L0系列磁浮列车。
▍ 10.我国构建世界首个番茄超泛基因组
▍ 11.“千眼天珠”望远镜成功探测脉冲星
▍ 12.我国磁浮列车时速或超600公里

3月31日,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在吉林长春完成首次悬浮运行,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据介绍,这套自主研制的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未来运行速度有望达到600km/h及以上!
《事件薄》:网友:上午东北看雪、傍晚广西吃螺蛳粉!
▍ 13.清华团队最新成果“石墨烯人工喉”
▍ 14.我国首款双源智能重卡成功下线
▍ 15.华为起诉小米四项专利侵权
▍ 16.“中国复眼”二期开工

2月14日,“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开工活动在重庆市云阳县举行。
“中国复眼”项目计划在重庆建设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通过高分辨率观测小行星、航天器、月球、类地行星以及木星伽利略卫星等深空域目标,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并为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世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支持。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
“中国复眼”二期项目将落地云阳县龙角镇中洲岛,总占地面积300余亩,将建设25部30米孔径雷达,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强的深空探测雷达,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