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月度事件   >  大事件盘点:2023年4月中国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2023年4月中国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2023年4月国内大事件:中新建立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伙伴关系;道观招道士限制年龄35岁;女子在乐山大佛头顶打坐;中国女生在泰遇害案;招聘会上招“KTV公主”?;旅客双腿绑14瓶茅台被截查;“千眼天珠”望远镜成功探测脉冲星;3位小伙营救跳江女孩不幸溺亡;山西大同: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张继科事件;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多人跳崖自杀

事件薄 时间倒序 

▍ 1.中国发布火星全球影像图

中国发布火星全球影像图
 国内    04-24  

      4月24日报道,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
     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历时8个月,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对火星表面实现了全球覆盖。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

天问一号    

《事件薄》: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经历202天的奔火飞行,成功进入环火轨道。2021年5月15日,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目标着陆点, 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至2021年8月15日,火星车完成90个火星日的既定探测任务后,继续实施拓展任务,已累计巡视探测358个火星日,行驶1921米,目前仍处于休眠期;至2022年6月29日,环绕器实现了全球遥感探测,目前已运行超过1000天。


事件脉络

2020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经历202天的奔火飞行,成功进入环火轨道。

2021年5月15日

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目标着陆点,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

2021年8月15日

火星车完成90个火星日的既定探测任务后,继续实施拓展任务,已累计巡视探测358个火星日,行驶1921米

2022年6月29日

环绕器实现了全球遥感探测,目前已运行超过1000天,状态良好,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积累原始数据。

▍ 2.学院院长工作群发布色情照片

学院院长工作群发布色情照片
 国内    04-24  

      4月24日,网传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久红在工作群发布色情照片,引发关注。随后,东南大学党委组织部官网发布“关于免去袁久红职务的通知”。

▍ 3.女子在乐山大佛头顶打坐

女子在乐山大佛头顶打坐
 乐山    04-04  

      4月4日中午,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内,一女子爬上大佛头顶盘腿打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根据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女子盘腿稳坐在大佛头顶,面露笑意,四处张望,周围的人群中有人大呼让其“下来”。
     该女子是如何翻越防护栏杆,又为什么要坐到乐山大佛头顶上?是否会对其行为进行处理?这些问题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 4.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逝世

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逝世
 国内    04-26  

      4月26日,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逝世,享年96岁。1952年,抗美援朝战场上,20多岁的张积慧在僚机的配合下一举击落2架美机,击毙美军“王牌飞行员”乔治·戴维斯。“空中拼刺刀”,他用一腔热血书写了不朽的空战传奇。英雄远航,精神永在!缅怀,致敬!

▍ 5.中国“人造太阳”运行403秒创纪录

中国“人造太阳”运行403秒创纪录
 国内    04-12  

      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且排放无污染,如果能造一个“太阳”来发电,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

人造太阳    
事件脉络

2007年

EAST是由中国科学家独立设计建造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于2007年通过国家验收。

2016年11月

EAST就成为了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17年7月

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实现了从60秒到百秒量级的跨越。

2018年11月

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体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

▍ 6.中新建立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伙伴关系

中新建立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伙伴关系
 国内    04-01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显龙于2023年3月27日至4月1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
     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建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关系定位指引下,双边关系发展良好,契合两国独特优势和发展优先事项。两国在广泛领域建立起务实多元合作,共同把握新兴领域新机遇。
    双方一致同意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双边关系规划未来发展、明确战略方向。

李显龙     新加坡    

《事件薄》:这一决定背后的信息值得我们关注。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理念。中新两国关系的提升,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国正在积极促进亚洲地区的共同发展。


▍ 7.特等功臣高晋文逝世

特等功臣高晋文逝世
 国内    04-30  

     4月30日,抗美援朝老战士高晋文,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8岁。据了解,高晋文在上甘岭战役中,曾率队歼敌800余人,全连仅伤亡3人,曾多次获得国家级重大荣誉。

▍ 8.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逝世
 国内    04-30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建筑物设计专家周君亮于2023年4月30日逝世。
     周君亮,1925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江苏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专家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水工建筑物设计,1989年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9.上海:多子女家庭公积金最高可贷144万元

上海:多子女家庭公积金最高可贷144万元
 上海    04-30  

      4月30日报道,根据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印发的《关于本市实施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的操作细则》
      个人最高贷款限额为60万元,缴交补充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限额在上述限额基础上增加12万元;家庭最高贷款限额为120万元,缴交补充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限额在上述限额基础上增加24万元。

▍ 10.极地探险家位梦华逝世

极地探险家位梦华逝世
 国内    04-29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地质学家、极地探险家位梦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29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公开资料显示,位梦华,原名位孟华,1940年10月25日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中国科学院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把五星红旗插在了北极点。迄今为止,他是国内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北极的科普文章和科学专著最多的中国科学家。

▍ 11.甘肃金塔县一起车祸致7死10伤

甘肃金塔县一起车祸致7死10伤
 酒泉    04-29  

      4月29日8时40分许,酒泉市金塔县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一辆半挂货车与一辆小型客车相撞。截至目前,已造成7人死亡、10人受伤。目前,伤员救治工作正在进行,事故路段交通已恢复通行,2名事故责任人已被依法控制。

▍ 12.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首超美元

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首超美元
 国际    04-29  

      4月29日报道,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中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接近零升至今年3月底创纪录的48%,创十三年来新高。美元同一时期的份额则从83%降至47%。
    今年3月以来,多国接连转向人民币结算。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使用本币进行贸易。4月26日,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宣布,阿根廷将停止使用美元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4月初,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马来西亚央行已经开始与中国讨论,令两国贸易可以用林吉特和人民币结算。

《事件薄》:当前,全球多国掀起“去美元化”浪潮。“去美元化”的背后是对美国和美元的不信任。这既是因为它们对美国信用的质疑和对美元霸权的不满,也是无奈之举,有避险的成分。现在美元已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 13.著名相声演员李建华去世

著名相声演员李建华去世
 国内    04-28  

      4月28日晚,相声演员苗阜在社交媒体发布了66岁的著名相声演员李建华去世的消息,并悼念道:“建华老师走好。
      李建华,1956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市,师承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曾与李金斗、刘洪沂、刘全刚、郝爱民、姜昆等名家合作,演出了大量的相声节目。曾于198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全国相声大奖赛捧哏一等奖。他也参演了众多影视剧,主要作品有《闲人马大姐》《五毛钱俩儿》《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第二季等。

▍ 14.豫章书院案一审:主犯获刑二年十个月

豫章书院案一审:主犯获刑二年十个月
 南昌    04-28  

      4月28日,豫章书院案在发回重审后,迎来一审公开宣判。其中,主犯吴军豹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禁止从事教育相关职业五年,五名被告人均表示服判不上诉。
      法院经审理查明:豫章书院办学期间,被告人吴军豹、任伟强等人违规对该校学生施行所谓有关心理治疗、精神障碍治疗活动的“森田疗法”,即将部分学生带到“烦闷解脱室”进行禁闭,并安排人员专门看管,每次禁闭时间三至十日不等,非法剥夺学生的人身自由。

《事件薄》:案情回顾 :2013年5月,吴军豹创立“豫章书院”;2017年10月,被网络曝光,书院停办;2019年1月,立案调查;2019年11月,吴军豹等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逮捕;2020年2月17日,提起公诉;2020年7月7日,一审宣判;2020年12月30日,发回重审;2023年3月31日,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重审开庭,5名被告人均当庭表示认罪认罚。


▍ 15.天涯社区关闭

天涯社区关闭
 国内    04-27  

      因为跟不上潮流,曾经火爆的天涯社区出现了转型困难、经营不善等问题,被迫在近期以“技术维护”为名关闭了论坛。随后有消息传出,因为天涯公司付不出每月10万元的月租费,网络运营商将有可能把服务器里的数据清空。
      天涯社区作为 “化石级别”的互联网论坛,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研究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天涯作为BBS这一节点,保留下的数据就是历史资料。 原文链接

天涯    

《事件薄》:成立于1999年的天涯社区,曾经是互联网进入中国后最为火爆的在线论坛,曾经活跃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制造了无数顶流话题,生产了庞大的原创内容。


▍ 16.国内首辆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车

国内首辆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车
 国内    04-26  

      4月26日报道,近日,由中车长客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本次悬浮运行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电动悬浮系统中的车辆能够浮起来,依靠的是车辆行驶达到一定速度时在地面线圈中感生的电流与车载磁体的作用力,所以叫做电动悬浮。这种悬浮制式的磁浮列车,悬浮力随车辆的位置自动变化,具有“自稳定”的特性,再加上这种列车与轨道之间的间隙很大,可以达到50-100 mm,适用于高速运行。

《事件薄》:目前保持着603km/h全尺寸载人轨道交通车辆时速世界记录的,正是基于这种悬浮制式的日本中央新干线L0系列磁浮列车。


▍ 17.台军引进岸基“鱼叉”反舰导弹

台军引进岸基“鱼叉”反舰导弹
 高雄    04-26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将向台军交付400枚岸基“鱼叉”反舰导弹及配套装备
   “鱼叉”导弹分成好几种,有岸基版、空基版和舰载版。像这个岸基版,主要是通过位于海岸上的导弹发射车来进行机动发射。这种导弹的射程大约为250公里,属于巡航导弹,对军舰的威胁比较大。如果按照这个射程来看,基本能够覆盖台湾海峡的绝大部分海域。

“鱼叉”反舰导弹    

《事件薄》:美西方对乌克兰提供的军援当中也包括岸基版“鱼叉”导弹。有了“鱼叉”导弹后,乌军打击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黑海西部。在后续的战斗中,俄国海军发挥的作用已经很有限。


▍ 18.“人贩子梅姨落网”?

“人贩子梅姨落网”?
 国内    04-25  

     4月25日晚,律师孙学文发文称“人贩子梅姨落网”。寻找“梅姨”线索的家长透露,孙自称警方抓到人贩,“是不是同个人还需确认”。广州增城区警方回应,未抓获,正核实。

▍ 19.杭州临平:外地户籍购房只需1个月社保

杭州临平:外地户籍购房只需1个月社保
 杭州    04-23  

      4月23日,据“浙江在线”报道,临平街道已经加入临平区限购放松圈。
      此次临平街道放宽限购也意味着,在整个临平区购房,外地户籍只需1个月社保即可购买临平区的新房或二手房,本地户籍无需社保,购买二套房不再受落户5年限制。2023年9月30日(含)前购房,按照实际缴纳契税金额的50%标准给予补助。

▍ 20.软卧车厢分配3男1女

软卧车厢分配3男1女
 国内    04-22  

      日前,一名女子发帖吐槽软卧车厢分配3男1女。帖文最后呼吁,铁路部门是否可以修改算法,不要在密闭空间的过夜卧铺分配非同行的3男1女或3女1男。对此,铁路12306工作人员回应称,暂无按性别分配的功能。如果乘客不满意车厢安排,可以看看其他车次位置,或者看看其他交通工具。
     上述帖文激起舆论热议,多家媒体对此形容为“网友吵翻了”。一方观点指出,“3男1女”“3女1男”这种分配确实有些尴尬。另一方则认为,公共交通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遇到这类问题可以与其他人商量换下位置。

《事件薄》:根据央广网发起的一项网络投票,截至4月22日11时30分许,75%的参与者认为应该按乘客性别安排车厢,25%的认为“没必要,觉得不舒服可以自己调换”。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相关文章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