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事件时间轴   >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可“上九天揽月”,您看到了吗?一文带您了解中国飞天梦历史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可“上九天揽月”,您看到了吗?一文带您了解中国飞天梦历史

导读

“我们怎能算是强国呢?我们甚至无法将一颗土豆送上太空。” 今天的成功,离不开过去中国被西方羞辱、排挤的鞭策。只是想由衷地对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国家说一句:谢谢你们当年的不收之恩,最终把我们逼成了你们最害怕的样子!”

我们怎能算是强国呢?我们甚至无法将一颗土豆送上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东方号将航天员加加林送入太空,人类第一次从空中俯瞰这个蔚蓝色的星球。

苏联实现载人航天的消息震惊了世界,教员不禁感慨:“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

在那个美苏太空争霸的时代,能否向太空发射火箭,能否发射人造卫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飞天梦,与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

但这个梦却曾被国外同行嗤之以鼻的“白日梦”。当国际空间站刚开始建立时,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欧洲航天局……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十六国里,没有中国。落后,似乎是无奈的必然。如果我们认了命,历史会怎样?

2024年6月14日,我国用于载人登月任务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成功完成了一子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

火箭总长92.5米,起飞重量约2189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未来将可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本次试车标志着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已全面转入开展大型地面试验研制的快车道。

1

封锁你,与你何干?

早在80年代,中美关系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友好的时期,美国多次邀请中国参观其航天局和航天飞机,但这仅仅是参观,想要技术,没门。苏联解体后,美国没有了竞争对手,中国想要获取航天技术,更是难上加难。

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

1998年,美国同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国计划建设国际空间站

当时,我们表达了想要加入的愿望。中国的神舟飞船还特意制造了和国际空间站相匹配的对接窗口。但美国等一众国家以中国利用合作发展军事为由拒绝中国加入。

臭名昭著的《考克斯报告》

1999年,美国出台《考克斯报告》指控中国“利用发射商业卫星的机会,来窃取美国卫星、导弹与火箭技术,进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中国探月总设计师吴伟仁回忆,世界上很多的小天体的轨道只有美国掌握,原本是向全球公开,但当我国宣布要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后,美国立即关闭了相关轨道数据。

打脸的《沃尔夫条款》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限制美中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该条款由美国前国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起草、推动,堪称目前中美航天科技合作的最大壁垒之一。

直到看到嫦娥六号搭载着2000克的月壤返回地球的时候,美国方面又一次对中国的中继卫星和月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美国似乎忘记了一件很关键的事情,一纸《沃尔夫条款》,早已将美国自己的合作路堵死。

美国阻挠中方代表参加宇航大会

2019年,华盛顿召开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当天,现场1000多名专家学者环顾四周,却没有发现中国代表!最终,众专家们通过手机投票,将这一提问放在了大屏幕上:中国航天局去哪儿了?

原来,是美国刻意不给中国代表颁发赴美签证,导致所有中国代表缺席了此次国际会议!此事深深体现了美国面对中国,原来是不自信,现已逐渐变为自卑!

2

封锁只会让我更强大!

中国空间站总设计师杨宏曾经说过:在空间站设计之初,我国就已经做好外国实行技术打压的准备。并提前做好规避风险的措施,封锁和打压阻止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脚步。

通过这些年不懈地努力,我们终于可以看到: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航天的打压和遏制,但是我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却从未停止,越是遏制和打压,我国航天事业就进步得越快。

中国航天人及无数科学工作者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其他国家的处处打压,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同时也让五星红旗在祖国上方升起。

今天的成功,离不开过去中国被西方羞辱、排挤的鞭策。只是想由衷地对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国家说一句:谢谢你们当年的不收之恩,最终把我们逼成了你们最害怕的样子!”

1

时间轴

1970年4月24日

▍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4月24日,随着阵阵巨响划破夜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拖着巨大的火焰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冲云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与“东方红一号”卫星一起飞向太空的还有一曲《东方红》那是宇宙第一次听见中国声音宣告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豪、骄傲地仰望天空,仔细寻找着那颗属于中国的卫星!中国航天人砥砺奋进,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建空间站,陆续成为现实,这一切,“东方红一号”始终在见证! 

1999年

▍ 神舟一号: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11月20日,一声惊雷唤醒茫茫戈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之后,神舟一号满载着一系列科学试验数据,稳稳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2003年

▍ 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3年,世界航天界正当多事之秋: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联盟1号飞船落点偏离计划400多公里……航天之路,风险重重。

而2003年,也正是神舟五号发射的一年。

10月15日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承载中国千年飞天梦想,将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一朝圆梦。神舟五号在人类向太空不断进发的漫漫征途上,刻下了属于中国人的数字——遨游太空21小时23分钟,环绕地球飞行14圈,长达近60万公里。

当杨利伟在茫茫天际,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帜一同庄严展示于太空时,一个历史悠久又朝气蓬勃的国家,再一次用实力彰显了自己的大国形象;一个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向世界表明了和平利用空间,造福全人类的雄心壮志。

2007年

▍ 嫦娥一号:受控撞月

嫦娥一号:受控撞月

10月24日,“嫦娥”家族的“大女儿”也就是“嫦娥一号”一马当先踏上了奔月之路。

“嫦娥一号”获取了我国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图,这张图分辨率达到120米,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图。并探明了14种有用元素在全月球上的含量与分布特征。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在丰富海区域完成了受控撞月,永久地留在了月球上,而月面也第一次留下了中国的印记。

2008年

▍ 神舟七号:第一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第一次太空行走

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

神舟七号任务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任务相比,技术上主要突破载人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地面训练等关键技术。

9月27日,翟志刚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2013年

▍ 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

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

12月15日凌晨4时35分,“玉兔号”迈出了在月球上的第一步。这可是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

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后来,“玉兔号”在月球表面一共行驶了114.8米,这100多米,是中国月球车在月表留下的第一行足迹。

2016年1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嫦娥三号”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这些中国古老神话故事里的名字,在中国航天人手中成了今天的现实。

2019年

▍ 嫦娥四号: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降落在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陨石坑。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之一,还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老师,降落在一个以科学奇才名字命名的撞击坑,注定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两器互拍成功,在阳光的照射下,我们的五星红旗又一次闪耀在月球之上。中国的探测器不仅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而且实现了对月背的巡视勘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这只小兔子至今仍在月球上努力工作,入夜则眠,日出则醒。

2020年

▍ 嫦娥五号:带回月壤

嫦娥五号:带回月壤

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尾焰喷薄而出,光芒映透整个夜空。

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在闯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壤的国家,而距离上一次成功采集月壤,已经过去了40多年。

2021年

▍ 神舟十二号: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主人

神舟十二号: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主人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式,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形成组合体,航天员驻留太空约90天后返回地面。可以说,神舟十二号是我国迄今为止功能最完整、技术最全面的载人飞船。

随着神十二上天,空间站开门接客,一场对中国航天持续10多年的联合封杀,注定已被瓦解了!

2024年

▍ 嫦娥六号:月背挖宝

嫦娥六号:月背挖宝

带着2024年“旗舰级”重任,嫦娥六号登上月球,53天后,将创下人类新历史。

嫦娥六号还会经历11个阶段、长达53天之久,去完成一个接一个“旗舰级”任务,比如去月背“挖土”。更准确来说,是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的阿波罗环形山南端采集月壤。

因为此地是月球最古老的撞击坑,所以附近月壤很可能含有珍贵的几十亿年前残留物质。

美国人眼红彻底破防:月球背面太黑没必要去。

2024年6月14日

▍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

6月14日,由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为三级半火箭,是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的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的火箭,火箭总长92.5米,起飞重量约2189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

未来将可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

中国航天稳扎稳打,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国航天计划普遍进入一再拖延的窘境。

2

世界各国摩拳擦掌

55.jpeg

一张2005年《科学发现报》的旧报纸曾在网络上悄然走红。

2004年2月,原国防科工委就对外发布了中国探月“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并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表。

相较于中国探月工程,其他各国的任务表如今看起来有些许尴尬:日本称“将于202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印度称“计划在2008年发射第一艘无人登月飞船‘月球飞船-I号’”、俄罗斯称“新式登月飞船将于今年夏天首次试飞”、美国则宣称“再度登月的时间定在2015年,最迟不超过2020年,并且要在月球建设‘多国太空站’”

15年后回首,人们发现,正是在2020年,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开始实施采集月壤样品的任务。

不少网友赞叹“中国精准完成了计划中的每一步”。

野心勃勃的美国 | 阿耳忒弥斯计划

2020年,NASA正式发布了“阿耳忒弥斯计划”。作为唯一曾经把宇航员送到过月球的国家,美国的这一登月计划野心勃勃,不仅要重返月球,更要实现多次往返月球的登月设想。

据NASA的规划,“阿耳忒弥斯”计划包括三个部分:建造“门户”、建造前往“门户”的火箭和飞船、建造往返“门户”与月表的“摆渡车”。

"门户"会成为地球和月球间的中转站,火箭会把宇航员先送到“门户”空间站上,再从“门户”抵达月球。

在2022年,阿耳忒弥斯1号任务成功发射,“猎户座”飞船,进行了无载人飞行测试。不过由于资金等原因,NASA推迟了“阿耳忒弥斯”的后续任务,美国的登月计划是否能继续顺利进行,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

小心谨慎的日本 | SLIM

相比美国,日本的登月计划就显得非常谨慎了。

在2024年1月19日,日本的SLIM着陆器在希奥利陨石坑边着陆那一刻起,它就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冒险,即着陆器最终处于"倒栽葱"的状态,断电失联。然而,在大约10天后的1月29日,它奇迹般地重新启动了系统。

遭遇失败的俄罗斯 | Luna月球探索计划

曾经苏联是第一个探测器登陆月球的国家,但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航天技术的俄罗斯,至今还没有探测器成功登陆过月球。

2023年发射了登月探测器“月球-25”(Luna-25),可惜的是在经过十多天的飞行之后,因为偏离设计轨道,探测器最终与月球表面相撞。

异军突起的印度 | 月船计划

如果说近些年,哪个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最为迅猛,那印度肯定是候选人之一。在经历了前两次月球探测失败之后,在2023年,印度发射的月船3号在月球成功软着陆。通过这次着陆,印度成为了第四个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并实现了探测器在月球南极的首次登陆。

不过由于它没有装载“同位素核热源”设备,“月船3号”没有在月夜生存的能力。所以“月船3号”仅仅工作了10个地球日,就进入了休眠状态了。

打辅助的欧洲航天局 | 阿尔戈计划

欧洲航天局(ESA)一向都是NASA的重要盟友,所以ESA深度参与了“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虽然ESA也公布了自己的“阿尔戈”登月计划,不过这个月球登陆器更像是一个货运飞船,会配合美国的“阿耳忒弥斯”计划,承担运送货物和漫游车等作用。

卷土重来的以色列 | 创世纪计划

在登陆月球的国家中同样有以色列的身影。在2019年,以色列首个月球探测器“创世纪”号搭乘美国“猎鹰9”型火箭升空奔月。虽然发射很顺利,但在登月数分钟前,“创世纪”号与地面失联,最终功亏一篑登陆失败。

不过以色列并没有灰心,以色列科技部很快就宣布启动了“创世纪2”号登月计划,并将在2025年再次发射。

各国为何争相登陆月球?

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科技强国,都把登月列为了重要目标。

除了因为登月任务,可以促进人类科技和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探索月球也更加会帮助我们了解宇宙和地球本身。另外,月球上所富含的氦-3(潜在的核聚变燃料)等资源,同样也吸引着各国去探索。

或许,正如中国嫦娥工程元老叶培建院士所说:

“无论是技术的进步还是人类探月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做一些‘冒险的事情’,真正去开拓、去创新,开辟新的天地。

结语

60年来,中国从“无法将一颗土豆送上太空”,到把120多种航天食品带上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事业不仅取得瞩目成就,还跳出狭隘的太空争霸思维,空间站向世界开放项目申请。

当你睁开双眼,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才发现中国航天已经触底反弹,引领着时代大潮澎湃前行。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