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年度事件   >  大事件盘点:2022年科技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2022年科技大事件

导读

本篇文章盘点了2022年科技大事件;嫦娥五号月壤矿物中存在高含量的水;新发现“超级地球”或支持生命存在;天津大学DNA存储取得重大突破;“毅力号”传回最清晰火星表面图像;视频丨神舟十四号乘组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取证交付;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一批科研成果发布;“毅力”号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大量有机物;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首次亮相欧洲;美国登月火箭再次检测到液氢泄漏

事件薄 时间倒序 

▍ 21.美国登月火箭再次检测到液氢泄漏

美国登月火箭再次检测到液氢泄漏
 美国    2022-09-21  

       当地时间9月21日,NASA表示,他们再次检测到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发生液氢泄漏,泄漏与此前影响9月3日发射计划的情况具有“相同特征”。受泄漏影响,NASA一度暂停向火箭加注液氢,进行故障排除。
       该火箭分别于8月29日和9月3日两次由于技术故障等原因推迟发射。NASA此前表示,最早可能在9月27日发射火箭。“阿耳忒弥斯”是美国政府2019年宣布的新登月计划,最初计划在2024年前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由于预算不足等原因,美国航天局去年11月宣布,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可能比原计划推迟一年,最早于2025年登月。

《事件薄》:这到底是没修好呢,还是压根就没修呢?


▍ 22.全球首架全电动客机首飞

全球首架全电动客机首飞
 国际    2022-09-27  

       当地时间9月27日,全球首架全电动客机“爱丽丝”在美国华盛顿格兰特国际机场完成首飞,该飞机由以色列初创公司Eviation推出,可容纳9名乘客和2名机组人员。

《事件薄》:科技发展到现在,人类已经开始把对能源需求的重点,从传统的燃料,转移到清洁能源和浓缩能源等,作为电动飞机这个新生机型,还有很长的路要去摸索,毕竟对于载人飞机来说,电动的驱动方式,要做到万无一失


▍ 2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亮相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亮相
 美国    2022-10-01  

        10月1日报道,特斯拉CEO马斯克启动2022年AI日活动,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正式亮相。特斯拉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搬运箱、浇水植物、移动金属棒的视频。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预计售价不到2万美元。有信心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量产,最终产量将达到数百万台。

《事件薄》:人类对于创造酷肖自己的机器的热情,从上世纪就从未熄灭。79年前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Televox”会走路、会说话,还会抽烟。此后,人形机器人一次又一次逼近人类的相貌外形、活动方式。以至于机器人界不断在争论一个问题:机器真的需要像人吗?而狂人马斯克,显然用Optimus给了一个确定的「Yes」。


▍ 24.深海重器“海基一号”投用

深海重器“海基一号”投用
 国内    2022-10-03  

       10月3日,由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投用,标志着我国成功开辟了深水固定式平台油气开发新模式,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导管架平台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生产设施。
      “海基一号”位于珠江口盆地海域,平台总高度达340.5米,超过北京国贸大厦,总重量超4万吨,高度和重量均刷新了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纪录。“海基一号”本次同时投产5口生产井,初期日产量约2700吨。依托“海基一号”,将同时开发陆丰15-1和陆丰22-1两个油田,共14口生产井、3口注水井,全部投产后高峰日产原油达5000吨。

《事件薄》:此前我国海上300多座导管架平台的作业水深均不超过200米,在200米水深及以上海域通常采用浮式生产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海基一号”是我国首次尝试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


▍ 25.中国科学家发现土卫二可能存在“生命之磷”

中国科学家发现土卫二可能存在“生命之磷”
 国内    2022-10-07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郝记华等人研究发现,土卫二的冰下海洋中可能含有丰富的溶解态磷酸根,能够支持潜在微生物的起源与繁衍。这个发现填补了土卫二海水宜居性研究的空白,为人类未来探测土卫二可能存在的生命提供科学参考。
       土卫二是土星第二颗被人类发现的卫星,它的一大特点是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壳,又被称为“冰卫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界通过航天探测器发现土卫二隐藏着冰下海洋,分析它从冰缝中喷发出的冰粒,发现含有生命六种基本构成元素中的碳、氢、氧、氮和硫,唯独还未发现磷。
      磷对构成生物体的DNA、生物膜、骨骼等不可或缺,因此国际科学界一度认为土卫二可能不适宜生命存在。近期,郝记华带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创新性地构建海水—岩石相互作用模型,模拟出土卫二的海水化学环境。“磷只有溶于水才能被生物利用。与地球海水相比,土卫二的海水含碱量高且没有氧气,成分有点像‘苏打水’。”郝记华说,他们发现,在这种“苏打水”环境中,土卫二星核中的含磷岩石,只需要约10万年就能向海水溶解出不少磷,而土卫二的海洋已存在1亿年以上,因此推断其已含有丰富的磷。

《事件薄》:地球上有可以在土卫二生存繁衍的生物吗?水熊虫?


▍ 26.Meta推万元VR头显

Meta推万元VR头显
 美国    2022-10-12  

       正式进军“元宇宙”一年后,脸书发布了高端VR(虚拟现实)头显QuestPro。
       10月12日凌晨,脸书(Facebook)母公司Meta召开一年一度的Connect大会,正式发布高端VR头显Questpro。这款高端VR头显的售价为1499.99美元,已经在22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预售,10月25日将正式发货。
      Quest Pro的目标受众是能够负担更高价格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换言之,这款新设备聚焦于办公领域。Meta试图将Quest Pro打造为新一代办公用品,其首席技术官Andrew Bosworth表示,未来VR头显可能会取代目前的台式机。在未来,用户可以佩戴Meta的头显,使用虚拟化身加入微软Teams的会议。此外,Windows应用程序都可在Quest设备中使用。
      Meta的股价今年下跌了60%。整个公司的低优先级项目正在被取消,招聘开始冻结。与此同时,它为元宇宙构建硬件和软件的尝试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高管甚至难以说服自己的员工使用其旗舰VR平台Horizon Worlds。

《事件薄》:2021年,扎克伯格直接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并宣布元宇宙才是公司未来发展。然而宣布转型后,Meta似乎被架在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上:一边是烧钱的“元宇宙”不知何时能开始盈利,另一边是本来是主营业务的社交和广告收入不断下滑。


▍ 27.中国科学家“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

中国科学家“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
 国际    2022-10-12  

       10月12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太阳能光催化研究的重要进展。通过综合集成多种可在时空尺度衔接的技术,对光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光生电荷转移进行了全时空探测,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
       光催化过程中,光照射到催化剂上时,催化剂内部会产生光生电荷,即光生电子和空穴。光生电子和空穴需要从微纳米的催化剂颗粒内部分离,并转移到催化剂的表面,启动化学反应。
       光催化过程的核心科学挑战在于如何实现光生电荷的高效分离和传输。由于这一过程跨越从飞秒到秒、从原子到微米的巨大时空尺度,揭开这一过程的微观机制极具挑战性。
       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可以实现分解水产生氢气、还原二氧化碳产生太阳燃料,有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解决途径,受到全世界关注。

《事件薄》:未来,这个成果有望促进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取太阳燃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梦想逐渐变为现实,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清洁、绿色的能源。


▍ 28.俄罗斯“乌拉尔”号核动力破冰船开始海试

俄罗斯“乌拉尔”号核动力破冰船开始海试
 俄罗斯    2022-10-14  

      10月14日报道,俄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乌拉尔”号当天驶离俄波罗的海造船厂的舾装码头,开始海上试航。接下来的3周,测试团队将检查“乌拉尔”号的机械和设备运行情况,包括检测蒸汽涡轮机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轴线和甲板装置的运行等。此外,海试任务还包括检验核动力破冰船的导航和通信系统功能等。
       俄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是当前世界上动力最强的破冰船,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北方海路的运输潜力。“乌拉尔”号是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的第三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预计将于今年年底交付。
      俄罗斯前两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和“西伯利亚”号分别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12月正式交付。除“北极”号、“西伯利亚”号和“乌拉尔”号外,俄还有两艘该型核动力破冰船在建,分别为“雅库特”号和“楚科奇”号。

▍ 29.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

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
 国内    2022-10-17  

       10月17日报道,日前,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相关服务需在刷掌设备上开通。这是继密码支付、指纹支付和刷脸支付等方式之后,又一新型支付方式。
       纵观行业,目前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五种,具体包括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
       而刷掌支付并非一项新型技术,据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就有银行尝试应用刷掌支付,并推出全国首台掌静脉识别银行自助机。但随后几年里,迟迟未见大面积普及推广。

▍ 30.波士顿机器人秀男团“刀群舞”

波士顿机器人秀男团“刀群舞”
 国际    2022-10-17  

        当地时间10月17日,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发布了一段新视频,Spot和Atlas两款机器人模仿韩国男团BTS的MV舞蹈动作大跳“刀群舞”
        视频中,7只Spot站好队形开场,跳起了男团BTS的舞蹈,动作丝滑且整齐划一。不论是蹦跳、走位,队形丝毫没有偏差。而Atlas的动作更加灵动,举手投足之间,也是“人味”满满。

《事件薄》:舞蹈的呈现更能反映出机器人间如何进行稳健和灵活的配合。


▍ 31.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刷新运行纪录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刷新运行纪录
 国内    2022-10-19  

       据报道,10月19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hl-2m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为目前中国最大、参数最高的托卡马克装置,被称为中国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是实现中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采用了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电流能力可达到2.5兆安培以上,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事件薄》:“人造太阳”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发生核聚变,产生了和太阳光非常相似的热量,这些热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被视为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强大的基石之一。


▍ 32.新成昆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新成昆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国内    2022-10-28  

       10月28日,在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成昆铁路,又称成昆铁路复线)四川喜德县小相岭隧道铺轨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稳稳落下,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铺轨完成。
       新成昆铁路并行于既有成昆铁路,全长约860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采用分段建设、分段开通的方式,目前仅峨眉至冕宁段约226公里的剩余工程正在建设中。峨冕段是全线地形地质条件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区段,共有桥梁49座共30公里,隧道27座共170公里,10公里以上长隧道有6座,桥隧比达88.6%,具有长大深埋隧道群的典型特征,线路最大坡道12.7‰。

《事件薄》:全世界无数条铁路中,中国的成昆铁路可谓地位超然。它铸就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神话。这是因为,成昆铁路沿线山势陡峭,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曾被多国专家断言为“修路禁区”。其设计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均属前所未有。


▍ 33.张益唐最新“零点猜想”论文流出

张益唐最新“零点猜想”论文流出
 国内    2022-11-05  

      “零点问题把整个数论分成了两个宇宙。第一个宇宙里存在零点,第二个宇宙里不存在零点。问题是,我们到底是生活在哪个宇宙里头?”
       在校友会上宣布解决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20天后,美籍华裔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数学系教授张益唐关于“零点猜想”的论文网传已内部流出。
       11月5日上午,张益唐在为山东大学数学学院等机构进行学术报告时,上述论文的截图和全文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群等微信群中传播。论文的标题是《离散平均估计和朗道-西格尔零点》(Discrete mean estimates and the Landau-Siegel Zero)。但截至目前,这一论文的真实性尚未获得张益唐教授的公开确认。

《事件薄》:如果今天挂在网上的这篇文章是正确的,那张益唐教授就解决了大名鼎鼎的黎曼猜想,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数学家,没有之一。


▍ 34.地球首位已知星际访客确认

地球首位已知星际访客确认
 国际    2022-11-10  

        11月10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学家发表论文称,他们已经证实,2014年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CNEOS 2014-01-08来自另一个恒星系统,是迄今已知的地球首位星际访客
        2014年1月8日,这颗宽0.9米的流星以2160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其行进轨迹极为独特,表明它可能来自太阳系外。这使CNEOS 2014-01-08成为迄今已知的地球首个来自星际空间的访客,早于2017年闯入地球的200米宽的小行星“奥陌陌”,以及2018年拜访地球的宽0.5公里的彗星“鲍里索夫”。
        研究人员表示,地球的星际访客如此频繁地现身可能意味着,35亿年前在地球上萌芽的生命种子可能来自另一个恒星系统。

《事件薄》:地球生命真的来源于宇宙深处吗?关于这个话题,科学家早在19世纪就提出过“有生源论”,那时,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生命或许来源于35亿年前的深空,他们认为一些原始生命分子通过陨石或者彗星抵达了地球。


▍ 35.美国:基因编辑T细胞治癌开始人体试验

美国:基因编辑T细胞治癌开始人体试验
 美国    2022-11-10  

      非病毒工程改造的免疫细胞可用于个性化治疗癌症,《自然》杂志11月1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这一改造细胞的重大进展及其人体临床试验。该方法使用CRISPR基因组编辑,生成了患者特异性T细胞,安全性良好。虽然目前患者反应的临床获益有限,但这项研究证明了该治疗策略的潜在可行性。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力量治疗癌症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目标。T细胞表面受体能发现癌细胞,因为癌细胞基因组中的单个突变会改变细胞表面蛋白。分离这类能发现癌细胞的T细胞受体,利用它们生成治疗性T细胞,或为治疗难治性癌症开辟一条新途径。

《事件薄》:CRISPR编辑T细胞,一步步从之前较陈旧的、不太精确的技术,走到了今天可开展人体试验、用于个性化治疗的阶段。现阶段,虽然首批患者收效各异,但这一研究仍表明,CRISPR编辑T细胞在临床上治疗癌症等疑难疾病大有可为,经过进一步的优化,其前景可能十分光明。


▍ 36.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野生玉米变异基因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野生玉米变异基因
 国内    2022-11-17  

       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团队与上海师范大学王文琴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 《THP9 enhances seed protein content an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in maize》的研究论文。
       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从野生玉米克隆了控制玉米高蛋白品质形成和氮素高效利用的关键变异基因Teosinte High Protein 9 (THP9)。
      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高产的农作物之一,全球年产12亿吨,中国年产2.7亿吨。其中,70%的玉米都是用作饲料,玉米产量高,有效能量多,是最常用且用量最大的一种饲料,故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由于普通玉米籽粒蛋白含量较低,大部分杂交种籽粒蛋白含量不到8%,因此饲料中需要补充大豆蛋白,然而大豆严重依赖进口,这些成为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卡脖子”问题。如果普通玉米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中国可以少进口近800万吨大豆。

▍ 37.中国首列齿轨列车来了

中国首列齿轨列车来了
 资阳    2022-11-24  

      11月24日,四川资阳。我国首列齿轨列车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成功下线。据悉,未来该车将用于国内首条齿轨铁路——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线路。

▍ 38.韩国首尔开通自动驾驶巴士线路

韩国首尔开通自动驾驶巴士线路
 韩国    2022-11-24  

      11月24日,一条全程约3.4公里的自动驾驶巴士线路在韩国首尔清溪川地区开通。运行在该线路上的自动驾驶巴士能够识别红绿灯、行人和障碍物等周围环境。

▍ 39.超声波结合纳米气泡技术可消除肿瘤

超声波结合纳米气泡技术可消除肿瘤
 以色列    2022-11-27  

      11月27日报道,以色列研究人员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纳米尺度》上发表论文说,通过结合使用低频超声波和纳米气泡技术,可以消除实验鼠体内肿瘤,未来有望用这种方法治疗人类癌症。
      他们将纳米气泡注入患有乳腺癌的实验鼠血液中,纳米气泡会聚集在癌症肿瘤区域,然后使用低频超声波引爆气泡,以此摧毁肿瘤组织。这种方法可以较高的精准度聚焦肿瘤组织,在实验中避免了破坏健康组织。

▍ 40.人类首次用量子计算机模拟全息虫洞

人类首次用量子计算机模拟全息虫洞
 国际    2022-12-01  

     量子物理与广义相对论“相看两厌”的局面,几乎是被理论物理学界所公认,而量子引力却在尝试将这二者“调和”。12月1日报道,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报道了利用一台量子处理器对全息虫洞进行量子“模拟”。这一成果代表着人们距离在实验室研究量子引力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广义相对论描述的是高能或高物质密度的物理世界,比如天体物理对象;而量子力学描述的则是原子和亚原子水平上的物质。量子引力则是一种假设的物理理论,描述的是与这两类情况都相关的对象,譬如人们迄今仍无法窥其真貌的黑洞的内部。

《事件薄》:全息原理被认为是连接不同理论的一种方式,这一理论或许有潜力帮助调和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它利用一个受限的物理系统,将相对论解释为量子物理学的扩展。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相关文章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事件薄